Old Dominion 百迈超马越野赛的故事

 编辑:佳临


(运动员和亲友团)


参赛运动员:魏强
后勤啦啦队:杨氢,王功翠郑建平夫妇,刘翔肖丹夫妇


王功翠:

5月27去DC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其实两年半前就毕业了,今年流行补办毕业典礼),之后打算在附近晃悠两天就回来了。后来听说魏强跑100迈就在Shenandoah National Park 附近,随决定改变行程去凑热闹。我们先去West Virginia逛了几天,周四返回VA,周五与他们汇合。杨大师说他不住旅馆住帐篷,我们一来想陪杨大师,二来也想体验一下野营的滋味。细心的杨大师给我们带去了帐篷和睡袋,还把高级的大帐篷给了我们。感恩!

(功翠,黑哥,建平/水镜乡音)

6/3 下午5点他们有赛前简报会。我们4:30到时帐篷已经搭好了。后来杨大师说LLT(高隆隆,英文名Long-Long Tall)和李文化都睡过他的床😄,现在水镜乡音也要睡他的床,我果断地打断他说你不能再说下去了……

简报会上听路线介绍像是听天书。原来山路以数字命名,心想要是我跑一定会迷路的,再想想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的一个人在山里转悠,加上前天转山时看到的几条蛇,心里不寒而栗,还是去看看杨大师的汤吧。

杨大师做的土豆洋葱培根🥓西红柿🍅汤、烤牛排和来自纽约的Alan太太彬彬的烧烤味道好极了。可是运动员们都不敢随便吃,我们就帮他们吃了。大家小聊了一会儿,运动员们就回旅馆养精蓄锐去了。有几个运动员也住帐篷,不知道有没有影响他们的表现。

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跑马场,靠近81号公路。躺在帐篷里才知道那里夜晚太吵,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一会儿又醒了,一看表已经是6月4号3点了。算了,起床吧。不一会儿运动员们都来了,我们就去给他们照相。起跑线很原始,在地上画一道线就好啦。4点他们先绕跑马场一圈,然后才去马路上。第一个可停车的补给站在32迈,算一算时间,我们还可以睡个回笼觉。刚到时苗大哥就把他们的房卡给了我,才认识几分钟就接受人家的房卡,心存感激。打开房门,细心的苗哥苗嫂还给我们留了一个床没用过,赶紧替他们睡下,8点起床洗漱完毕,下楼替他们吃饭。

吃完早饭,我们5个人一起开去32迈处。途中竟然遇到魏强、黑哥和其他还叫不出名字的跑友,有个人还开玩笑说载他一段。一到32迈补给站就看到DC附近的亲友团们摆好的食品,好丰富哦。有包子、花卷、快餐面和皮蛋瘦肉粥等。可是运动员们只吃花卷、快餐面和稀饭,亲友团就决定只吃包子,把花卷和稀饭留给运动员们。一个美国人要了一点儿稀饭,他的朋友/父亲(?)回来高兴地汇报说他都吃完了。

“在mile 32第一次接待咱们的跑友时,被自己和其他志愿者忙不迭的场景震惊了,跑了二十多年,几十个全马,二十多次半铁大铁从未被陪跑过crew过。” “这是侍侯皇上吗”@David魏强吃喝完毕说“来,给朕喷一下虫剂”,“哈哈,小的立马鞠躬尽瘁”   — 来自亚丽


32迈和47迈要经过同一个站,看完32迈后我们决定回去休息一会儿。躺在床上也睡不着,一晃就下午三点了。我们5个人开车去64迈补给站,那里是华人设的第二站,人是另外一波人,但食物是一样丰富。我们带去了冰块和西瓜。他们几个男生亲友团成员开车迷路了,在山里转悠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女生们都提前到了。魏强第一个到64迈站。大家手忙脚乱地伺候着,不同的人马同样的规格。魏强看起来状况很好,他自己都说不敢相信自己还能跑。5:04 送走魏强,我们就估摸着什么时候到75迈补给站。按照魏强的速度,我们准备6:45赶到。但黑哥迟迟不来,我们一边想魏强快点儿跑,一边又怕我们不能提前到75迈处。正准备撤的时候,黑哥来了,伺候好黑哥后,我们就朝75迈赶。

20分钟后我们到了75迈站。Wayne已经占好一个野餐桌,可是这一站还没有女生志愿者,补给也只有饼干、可乐之类的。有快餐面,但没有烧水的锅。我后悔没把另一个西瓜带上,好在很快方黎来了,她搬来了一大锅热滚滚的稀饭。算一算时间,魏强马上要出现了,赶紧盛出稀饭凉着。刚放好,那边一个熟悉的身影就到了!用勺子搅拌搅拌凉得快多了,问魏强要不要榨菜,可是嘘寒问暖的人太多,他顾不过来,方黎说加吧,没坏处。前两站都是别的女生伺候运动员们,这里我也知道要续水了,加水加冰。魏强为了在天黑之前干完最难的一段,没敢久留,吃完稀饭就匆匆跑了。

说一说方黎,这可是个一姐,波马3:10,被临时安排陪跑75-86迈。本来两个运动员和两个陪跑的一起离开75迈站的,后来速度不一样,分开了。山里没信号,开车到86迈处接陪跑的人只接走前一个,把她漏掉了。在50几度的深山里苦等,听说后来是举办方送她回来的。

送走魏强,我们5个人去吃晚饭。杨大师要准备做汤的食材,我削完土豆洋葱皮之后,见只有一把刀,我也帮不上别的了,想着还有时间可以在床上躺一会儿。刚躺下就听见有人开门,心想坏了,苗哥苗嫂提前回来了?赶紧起床,一看乐了,杨大师带着黑地主的美女闺蜜来找人了。还好,我们穿得整整齐齐躺下的,起得快。黑地主因为摔跤提前退赛了,然后关机睡觉,害得他的美女闺蜜着急

算了,都晚上11点了,别睡了,一起去营地煮汤吧,煮好汤咱们先替皇上们试吃一下,嗯,味道不错。

按魏强的速度计算,他应该在12:30左右到。可是我忽略了天黑再加上疲劳,速度会慢下来。在我们等待皇上们回来的时候,翔哥把豪车开到营地,设好床铺,还从旅馆拿来毯子和枕头,把车卡给了我,好感动,可惜后来回旅馆了,没机会享受到。

我们几个在终点夹道欢迎一个个顺利完赛的人,盼着魏强的到来。魏强没让我们等太久,第十一个出现了!比上一站还超了一个,真了不起!

安顿好魏强,我们回旅馆小睡了一会儿,5点起床洗了个热水澡,清醒多了。翔哥在营地试睡了他的豪车,等黑哥回来。杨大师留守营地,基本上一夜没睡。天又亮了,我们到终点等陆陆续续回来的运动员们。最后一个完赛的哥们虽然知道不能在28小时关门之前回来,但还是坚持跑完了整整100迈,用时28:50,为他鼓掌!

苗哥苗嫂是这次百迈的唯一一对夫妻, 苗嫂是13位华人参赛选手中的唯一一位女性。苗哥全程陪苗嫂,一大早就光膀子上阵,那时才50多度。我们只在起点、32迈和终点见到过他们,但每一次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享受着快乐。他们下个月有西班牙的105公里,然后是柏林马,伦敦马和纽马。其实,苗嫂三年前才开始跑第一个纽约半马,今年四月跑第一个Zion百迈,女子第十名,这次是她的第二个百迈。苗嫂轻瞄淡写地说练一练都能跑百迈,就像我们忽悠别人跑半马一样。真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才是真正的神雕侠侣。

总结起来,我们吃过几次饭、睡过几次觉、坐过几次车,好像比他们没坐下来吃、躺下来睡、不停跑了20几个小时的人还累。

一天一夜一人生,听了赛后他们下一步的计划,佩服他们的自律、坚韧和勇敢!这一天一夜我们收获满满,感谢魏强给了我们这个见大世面的理由和机会,感谢杨大师的汤、帐篷和牛肉干,感谢苗哥苗嫂的信任和热心,感谢翔哥翔嫂的陪伴,愿有机会再见与江湖。


杨氢:

听魏强说要去跑100mile, 我不知道为啥也兴奋起来。 2017年跟一帮同学去走TMB, 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百迈的超级马拉松。 那些人在三天中跑完我们十天走完的山路,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去年去wonderland trail around Mount Rainier, 也看到好几个跑山的, 同样我们走9天,人家跑3天。 太神奇了。 之后看了好几个超马的影片, 才知道跑超马跟赛车一样,要有个支持团队 - crew。  所以这次教授说要去跑Old Dominian,又离家不太远,我一激动就举手报名当crew。 但是报了名就傻眼了, 不知道该干啥。

超马,特别是百迈,一般都要超过24小时。 这么长的时间,光几个水站是远远不够的。 不光要吃要喝,还要考虑换下汗湿的衣服,跑鞋。 白天曝晒,夜晚寒冷。 补给站对于能否安全地完赛,就变得非常重要。 官方的补给站, 每隔几迈就有一个, 有吃有喝, 跑者还可以自己准备drop bag。

还好教授非常有条理, 计划了整个赛程, 几点到哪个站, 放哪个包,有条不紊。教授拉我进了OD的群, 才发现今年的OD是华人超马的大聚会。 进了群, 大家听说我还会照相,都很高兴。 原来以往超马大家总不能有很多好照片,所以大家都告诉我,我好好照相,就是对大家最大的支持。

赛事近了,突然听到刘翔夫妇,建平夫妇也加入了助跑团队,让我们宾州Phire 跑群成为东道主华府跑团之后最大的助跑团。 刘翔还是跑神黑哥的大学同班同学。

教授和我星期五上午出发,下午两点就到达了比赛场地。 那里我们碰到了纽约来的Alan和Binbin。 这两夫妻真有本事,把全家都带来了,三个孩子还有奶奶! 不一会儿,整容强大的华人跑者纷纷到场,我也终于见到了跑神黑哥和苗哥苗嫂。  晚饭是binbin准备的羊肉串,牛肉串和我准备的培根蔬菜汤 (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FjZrM3p/A)大家吃得很高兴。 趁着绚丽的晚霞,我也给黑哥(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dJkHDZB/A),苗哥(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K9QzmKJ/A)照两张肖像。

第二天凌晨4点,大家精神抖擞地带着头灯准备出发
(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nv4ct9V/A)。
教授这时特别帅(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qKcxhRZ/A),
苗大哥光着膀子,今天是要陪苗嫂完赛(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kNXsCcv/A
黑哥今天也很耀眼(yao1 yan4)穿着格子群,人字拖,开跑了!

这次华府跑群很给力,建了三个补给站。
(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2wthpvC/A
(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P66S9kB/A
(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Jb4gr4G/A

跟着魏强跑了三个补给站, 回到终点,纪录大家冲线。半夜过后, 魏教授是华人跑者中第一个跑回来的。(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i-SPzQzq5/A

然后大家一个一个地都跑回来了

最后,给大家做了个集体相册(https://motionmoment.smugmug.com/Events/Trail-Run-Races/Old-Dominian-100-2022/


魏强:

今天群跑时有小伙伴问我怎样完成的百迈,我一时不知怎样回答。OD过去一周了,还是写下从准备到比赛的一些细节,给以后有志跑OD或者征服百迈这个距离的runner提供一点经验吧。

报名

跑越野就像跑马拉松,跑了5K10K就想跑半马,有了半马就想着全马。去年12月跑了第一个越野50K比赛,然后就有了40迈,以及4月初的Zion 100K(62迈,感谢翁大神介绍引路)。本打算收手休息,正巧Zion 100K时认识了大名鼎鼎的苗哥苗嫂,他们热情邀请我报名6月初的OD百迈(我当时还不知OD是什么),进群一看才知道当时已经有十几个东西部的越野大神们报名,是一个近年来难得的华人越野盛会。征服百迈的动力让我心里开始长草:已经练到100K了,再坚持两个月跑个百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报名之后突然发现OD百迈只允许100名参赛者而且早就报满。我报的名只能在waitlist上等待而且我在waitlist上排四十几名,也就是说一百名参赛者中得有四十几人退出我才能顶替参赛。当时心沉到了谷底,觉得肯定没有希望了。后来给RD(Race Director)写了个邮件问问我能参赛的odd,当时我排到了三十几位,RD还是觉得希望不大,安慰我说可以报明年的。这时我已经彻底不报希望,跑了个海马大家乐beach游,又随便跑了个25K越野打算赛季躺平。

正在这时OD waitlist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因为Covid原因在退款截止日之前很多原先报名的runner退出,我幸运地在5/10成功替补获得参赛资格, 当时我在OD群里说激动的快要哭了。后来又有两位好友DC的黑地主元旦报名,总共13名华人runner参赛,雪球越滚越大,华人志愿者也纷纷加入,最后达到参赛者志愿者总共五十几人的规模!其中包括我们宾州Phire跑群开车载我过去的杨氢,临时决定加入support团队的建平功翠夫妻和翔哥翔嫂。

准备

报名成功的兴奋之后开始紧张,前一段时间没有非常系统的训练,100K最后13迈的痛苦历历在目。我在越野群里开始变得活跃,问各种比赛相关的问题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黑哥对我的帮助最大,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传授各种百迈相关的信息。从报名到比赛还有四周的时间准备,最后两周Taper前还可以训练两周的时间,我再次review了一下最近的周跑量,虽然最近几周跑量不是很大,但基本都有比赛在其中,强度还算可以,可以弥补跑量的不足。四周基本是一个小周期,前两周可以大运动量(第一周最大,因为之前一周休息多),后两周减量Taper,减量期间可以进行heat accumulation, 也就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跑,让身体适应比赛日中午的高温。

制定计划后报名的那周跑了创纪录的123迈,早晨要开会不能花太长时间跑步,就牺牲了中午吃饭时间补上跑量。周中四天都有中午的热训练,周末是背靠背的20/30迈, 30迈那次LR比较难跑因为身体处在疲惫状态。我想为什么不趁此机会把Valley Forge的所有trail跑一遍呢?于是就有了All trails of Valley Forge跑。说实话最后实在坚持不下来了,还要赶时间送女儿打球,就偷工减料了最后几个trail,但也已经有36迈了,我想如果真正跑下所有trail应该至少需要50几迈。


越野比赛和路跑比赛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比赛logistics准备很复杂。OD百迈提供24个官方补给站,其中9个补给站可以自己drop bag(DB)。保险起见,我准备在全部九个drop bag地点放上自己的bag。Bag中主要是根据每一段的路况特点放置自己需要的物品,包括自己的能量胶,固体食物,驱虫液,防晒霜,润滑剂,备用singlet,备用跑鞋等等。能量胶主要还是Maurten和GU Roctane,听取了苗哥的建议,前半程吃不带咖啡因的,50迈后再吃咖啡因。有些资深越野runner每次比赛可以吃四五十个胶,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吃到后面肯定会吐出来。于是准备了自己最喜欢的零食Honey Stinger Waffle当成固体食物(看看能不能比赛中把它吃腻),和能量胶间隔着吃,原则是每两三迈补充100卡的能量,像斯琪师弟说的,只要吃好喝好,百迈成绩就不会差。

另一个问题就是跑鞋的选择。OD是所有百迈里面对速度要求比较高的比赛,赛道爬升13000 feet,但有很多runnable的dirt路(或石子路)和马路,不一定要全程穿trail鞋来跑,另外我的感受是穿不同的鞋跑超长距离可以缓解脚上某一区域的压力而且不容易起泡。对每段赛道的研究对于选择跑鞋息息相关,一位OD跑友的一篇赛记对于我研究赛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Dane在他的2007 OD赛记 中对每一段路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此兄在比赛中一直跑在前三,虽然在最难的Sherman's Gap后86迈弃赛,但他给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基本根据他的建议和比赛日天气情况决定前32迈穿Nike神鞋,32-47迈穿抓地好又轻的Hoka torrent 2来攀登全程最高峰,47-56迈平路穿神鞋,56-86迈穿我最轻的trail鞋Salomon S/lab pulsar对付最难的一段,86迈后再换神鞋直到终点。唯一和Dane建议不同的是56-64迈这一段臭名昭著的ATV (All-Terrain Vehicle) , 我没跑过ATV对这一段没有概念,去油管上一搜,吓人的地形呈现(额的娘啊)这怎么能穿神鞋?遂决定这一段继续穿trail鞋。因为没穿过神鞋跑trail,赛前还练了几次,并在OD群征求了大神们的意见,黑哥最直接“不下雨的话全程都可以穿神鞋”。搞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pacing strategy。4月份的Zion 100K最后13迈完全跑不动了,痛苦经历萦绕不去,让我见识了超马的敬畏之处。所以从报名到比赛那一天,每天都在想怎样才能像一个runner全程跑下这个比赛。仔细分析Zion的比赛,主要还是体力没能平均分配,开始发力过猛,中途和前几名拼速度,后面高温导致体力过早消耗。所以OD百迈开始保守跑保存体力是第一位的策略。但是到底该跑什么速度是一个大问题。开始跑太慢徒增总时间和消耗,也不是efficient的策略。另外我也需要准确预测我的速度给杨氢大师和其他志愿者,这样他们才能在指定的地点遇到我进行Support。官方根据我的其他超马成绩预测我21:38跑完,这样平均速度就是大约13分钟/迈。我觉得这个速度比较靠谱,考虑到我Zion 100K(62迈)的平均12分钟/迈的速度。另外我还收集了OD历史记录中和我速度差不多的runner,加了他们strava,看了他们OD前后的训练量,最后感觉我应该快于13分钟/迈的速度,但不至于超过Zion100K的速度,折衷一点就定了12:30分钟/迈的全程even pace。开始阶段跟着华人runner大部队,毕竟聊聊天,have fun也是每个比赛的最大目的之一。

比赛

赛前合影

比赛4点开始,闹钟2:45AM叫醒我和Billy。我和纽约的Billy医生睡一间,我们睡眠都很好,昨晚8点就睡了。这次比赛本来计划睡杨氢的帐篷,后来波士顿的Cliff说AirBnB还有一个床位邀请我过去,后来大家投票又取消了AirBnB,改在起点旁边的旅馆。总之runner和志愿者大家集体行动,配合默契,赛前的logistic堪称完美。

赛前与元旦合影

3点多坐不知名的runner的车到了起点,这个时间起来的都是OD runner,大家默契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这时我们的杨氢摄影师开始忙碌,为每一位华人runner拍照留念,建平夫妻,翔哥夫妻也是准时出现在起点为我们加油。这时候志愿者Binbin过来给大家送早饭――“黑暗料理”,就是紫菜包的饭团,热乎乎的暖人心,一口气吃了两个,比赛开始了,发令枪好像是真的枪不是之前比赛经常听到的horn,在4点的夜空鸣响。

前面几迈在Woodstock城里,凌晨寂寞的街灯下意外的出现了一群气喘吁吁奇装异服的runner。我和黑哥在中游靠前的位置,华人runner里面刘子韬医生和刘峥紧跟着我们。这个速度对我很舒服,在金银花和牛粪的混合味道之下,一路跑到Woodstock山脚下。

两迈曲折的盘山公路之后到达了七迈处山顶的第一个补给站(Aid Station, AS),大家都不需要什么补给就继续上路开始下山,这时天蒙蒙亮了,DC的黑地主和纽约的Alan追了上来,这一段大家速度很快,也很轻松,开始谈天说地笑语不断,感觉就像一个周末的清晨几个好友相约去山里Hiking。我的策略之一就是前五十迈不要感觉是在比赛,现在正在完美地执行它。

三迈之后到达山脚下第十迈的第二个补给站(AS),黑哥还是没停,我和其他几个伙伴加了些水,我吃了一小块香蕉,感谢了AS志愿者就出发了,这时开始要转进山间小路,开始真正的爬山,可能是对路标不熟悉,第一个转弯我们就集体miss了,正往前跑,听见隐约有人叫我们,没理会继续前行,又听见有人大声呼喊“跑错了”,这时才看见黑哥在半山腰冲我们挥手。Damn!第一个弯就错了,这一百迈可怎么完成?赶紧往回跑,拐上山追上黑哥,心里决定还是尽量跟着黑哥,省心省力。

从14迈到20迈这一段基本都是Virginia的乡间石子路,很好跑,我和黑地主,刘峥,黑哥,Billy(下面官方照片从左至右)一路有说有笑,度过了这个百迈最快乐的时光。

20迈是第一个有drop bag的补给站,黑哥还是没停,我拿到了waffle和一个能量胶,马不停蹄上路追上黑哥。这一路十几迈就是我们俩一起跑,谈天说地。黑哥把百迈比作人生,"四个马拉松/25迈,第一个25迈是蜜月/舒服。耳鬓厮磨甜蜜蜜,记得留一点别过了。第二个25迈磨合/舒服的不舒服, 开始认识对方,优点缺点啥的。第三段七年之痒/不舒服。对方都是毛病,要忍耐。第四段grinding/非常不舒服, 其实是真正的开始, true colors 。要多念叨老来伴老来伴, 等到了再哭,免得脱水。" 人生箴言啊!  记得跑到25迈的时候我还提醒了一句,蜜月结束了。

我的神鞋和黑哥的拖鞋

32迈到达第二个drop bag的补给站, Four points。这是一个大的AS,47迈时还会经过。这里也是我们华人志愿者第一个集体support的地点。我和黑哥一进站就感受到了志愿者无比的热情,照相的,递毛巾,送吃的喝的和水果,大约七八个人围着你递来各种食品补给,我的水瓶自动被拿去灌冰水,前后被喷上蚊虫液,防晒霜,用了十几秒钟吃了一个花卷,我保证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花卷,又吃了几片西瓜香蕉酸黄瓜,临走又带上一个包子,我自己的waffle当作dessert ―― 这不是百迈的补给站,这是一个full course meal! 事后我在群里开玩笑说就差美酒了,不知原来他们还真的带了红酒,怕影响performance没有给我们而已。

可爱的志愿者!我亏欠他们太多,以后一定会做志愿者补偿回来。与志愿者们和黑哥合影后恋恋不舍的跑出这个AS,此间虽乐,但还有68迈要完成啊。


黑哥和我都换了鞋,拿上包子花卷准备出发

下面又开始上山,拐来拐去,还差点踩上一条很长的黑蛇。黑哥对运动手表研究很深,是名副其实的表叔。他的表经过他的地图编辑和输入有了turn-by-turn的功能,每一个转弯都能提前提示,省去了找路的精力消耗。

黑哥明显是在补给站吃多了,需要上厕所,我们洒汗而别,这时已经35迈过去了。我的百迈要真正开始了。

32-47迈这一段要跨过全程最高的山,虽然一路上坡但陡度比我想象的要好,我已经赛前对这一段做了最坏的打算,刚才的那个AS也换上了登山的trail鞋,但没有想到这一段真正的难度不是坡度而是泥浆。上山的很多小路都有泥水流下,想不湿鞋是不可能了。我OD之前正好跑过一个泥地的越野赛(Dirty German 25K),有些跑泥地经验,所谓经验就是克服心里障碍,直接往泥里踩!

这一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蚊虫多,之前有所准备全身喷了很多药还是觉得不够。在一众horse fly的追赶下跑到38迈,到了一个很小的AS,有一对老夫妻在那里,简单的补给,我的waffle和水还没用完,就只和他们聊了会天,这荒山野岭的,他们的补给都是牵着树林里的骡子运上来的,真是令人敬佩感动。

38-43迈这段是比较technical的上山下山,有两个runner和我差不多速度,但我跑technical技术明显不如对方,下山害怕跌倒不敢放开速度。终于翻过这座大山,到达43迈AS我开始感觉有些累了,一称体重,轻了5磅,工作人员一计算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继续跑。我补充了很多食物和水,拿了几个Icicle就出发了。

43-47迈这一段是沙石平路,是我的强项。一边嚼着Icicle一边放开速度,超过了好几个人,再次到达盼望已久的Four points补给站。

再次受到皇帝般的招待,这次足足休息了十分钟,吃了一个花卷,两杯鸡汤方便面,西瓜酸黄瓜香蕉,当然还有我的Waffle,我跟志愿者说前面这一段不好跑,谁经过都得被扒一层皮,后面的兄弟们更需要帮助。

47-56迈这一段是砂石路,路面比较好跑但是连续的上坡,再次换上神鞋,上坡跑的相对轻松。只是这时接近中午,气温升至一天的最高。我这次带了两个500毫升的水袋,20迈之后发现两个水袋都出现了小孔漏水,每个水袋只能喝半袋,剩下的会慢慢漏掉。郁闷之后这时候反而发现这是个好的feature,每次灌满水后,水袋就开始慢慢地漏水,这使我的core和双腿自动被洒水降温,就是看着有些不雅。跑着跑着到了50迈半程,看到了著名的50迈mark,这时心里很高兴,前50迈基本上按照赛前的布置跑下来的,总体还比较轻松,而且没有吃任何咖啡因。50迈后计划开始吃咖啡因,应该可以坚持跑到最后。

快到56迈时吃了第一个咖啡因Maurten100,准备下来跑臭名昭著的56-64迈ATV (All terrain vehicle)路段。56迈drop bag换上了我的主打trail鞋,只有6oz的Salomon S/Lab pulsar。我将穿着它跑过OD最艰难的路段。

ATV确实难跑,地虽硬但非常不平,第一迈就是500多feet的爬升,两迈上坡后开始下坡,这时不停有摩托和ATV车经过,虽然下坡但要精力非常集中在不平的路面上,再加上下午的高温,跑的很是辛苦,不过一路上也超过了几人。

64迈补给站

终于到了64迈补给站Little Fort,又是有我们华人support的大站,杨氢大师不停拍照,建平功翠翔哥递上了可口的花卷冰西瓜。这一站又停了十分钟,主要任务就是降温,只吃了一个花卷和一些冰西瓜,抓了一些冰块放在头上,衣服里,水袋中。

出发!

64-75迈这一段是砂石路和山路的混合。我追上前面的一个帅哥Gabriel (Gabe),聊天得知他上次OD几乎没有完成,这次是他的复仇之战。有意思的是我砂石路速度很快,每次都能把他落下很多,但是每到山路就又被他追上超过,从起跑到现在还没有runner超过我,这个Gabe越野能力确实很强。

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跑山的能力不错,家后面的VF 悲喜二山被我无数次快跑翻越,但是在70迈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我的跑山弱项尽显,主要体现在下坡时不能加速,腿部力量下降,心里不自觉地怕摔跤。而Gabe下坡跑的飞快,我勉强跟他也觉得很吃力,他上下山的效率明显高于我。

进入75迈补给站

一边跑一边聊天一同进入75迈的Elizabeth Furnace补给站,Gabe要上厕所让我先走他来追我。这是最后一个华人补给大站。这时是下午7:09,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75-85迈是整个赛事最危险的一段,也是这个比赛唯一允许好友陪同(called "safety runner")的一段。需要跨过两个technical的大山,第一个上坡Sherman's Gap是全程最艰难的一段,如果能在天黑前跨过去,那将节省很多时间精力,对整个比赛至关重要。

75迈Elizabeth Furnace补给站

这个补给站也是第二个称重站,一称比上次称重还重了一磅。看着工作人员不解的目光我解释说可能这几迈吃多了,脑中浮现出花卷包子方便面waffle等等。一坐在我们华人志愿者的椅子上我就对大家说抱歉这次我不能待太久,功翠热心地端来稀饭榨菜,努力把它弄凉给我喝了一碗,跑了75迈后的稀饭真的甘甜啊!喝了稀饭装上补给马上出发。迎着夕阳,跑向Sherman's Gap!

Sherman's Gap名不虚传,上坡陡而且长,路面全是不大不小的石头,像赛前组织者开会所说,看到上面一个路标布条,然后又是上面一个路标布条,好像没有尽头。连续三迈的上坡,爬了大约1000feet,终于登上了山顶,心脏剧烈跳动,心情却格外的舒畅:我在太阳落山之前登上了Sherman's Gap,这已经是我赛前能想到的各种预案中最好的情况了。

拍照留念后开始下山。这时候有些过于乐观,再加上双腿在登上Sherman's Gap后非常疲劳,我犯了整个比赛中最大的一个错误:没有跑着下山。这时候脑海中一直有一个声音,说服自己时间还早,下山可以放松一些给90几迈留些气力,于是我在还有体力的情况下下山的三迈没有快跑,在半山腰的时候天开始变黑,这时Gabe和另一个runner Josh从后面追上我,可我这时下山的弱项显现,再也无法跟上他们。这个下山一段我足足损失了20几分钟的时间。

快到山底的时候天已经全黑,突然头灯照到前边有些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传说中的613T水站,这可能是我跑过的所有比赛中最奇葩的水站,几袋饼干,一瓶可乐和七喜,只剩下一点点水的水桶。据后面来的黑哥和其他跑友说,他们到达时只剩下垃圾了。在runner们历经千辛万苦翻过Sherman's Gap之后,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没有水的水站 (当然也没有人)!

关于这个水站和OD的其他问题,包括不清晰的路标等,从十几年前runner的赛记中就开始抱怨了,但OD这个美国历史第二悠久的百迈(第一是西部100,但很多人认为OD是美国最老百迈因为西部直到1980年才把距离增加到一百迈),一直像一个家庭式比赛。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包括近乎苛刻的Cutoff时间28小时和24小时才能拿到象征荣誉的银皮带扣等,OD都拒绝改变,时间长了这些困难反而成了它的传统甚至引以为傲的地方。所以不要期待未来的比赛中这些让人受苦的地方会有所改变。

下面的一迈多(81-82迈)是黑夜中的砂石路,我终于又恢复了速度。但不清晰的路标让人总以为跑错了路,在黑夜里这种心理更加明显,这时真的想念黑哥的turn-by-turn啊!

孤独又担心地跑了一迈后终于看到前面路上隐约的头灯亮光,我欣喜若狂加快脚步追了上去,原来是刚才下山时超过我的Josh,他说腿不行了,我安慰他说大家都是human being,没有人在这时候身体还能完好,如果我们在正确的路上,前面马上就会到83迈的补给站。果然转过一个弯,看到了亮堂堂的补给站,这和上一个水站是天壤之别,Josh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包里还有不少waffle和咖啡因的能量胶,于是只加了些水,抵御住了诱人的Sandwich,咽了咽口水,没怎么停留就出发了。比赛后几天Josh 还专门加了我Strava好友并谈到这次相遇,Josh是你在黑夜里让我看到了亮光,该说感谢的是我。

83-86.6迈要翻过另一座technical的大山,1.5迈上两迈下。我上山速度比较快,一会就追上超过了一个runner和他的safety。爬了1.5迈快到山顶的时候追上了一个女生Kathleen和她的safety runner。赛前黑哥群里聊天时介绍过这位前几届的OD女子冠军,我就问她你是不是Cusick,她见我知道她很高兴,聊起了天,原来她也是我们宾州Allentown出来的,现在稳稳的处于女子第一的位置。翻过山顶开始下山,我发现我下山时居然跟不上她,回去我的下山真该练练了。Kathleen Cusick很会用trekking pole,两个杆下山时舞的上下翻飞,在黑夜的石上轻松小跑,有时经过小溪也不停。我在她后面使劲地跟着勉强能跟上。有她带路趟雷,确实给我省了很多力气。

两迈之后我们到达了86迈补给drop bag站,最艰难的一段已经过去了。Kathleen看起来有些累,要多休息些时间。我需要在这里添置补给,并按计划换上神鞋,完成最后的14迈。不料trail鞋好像粘在脚上,怎么也脱不下来。这时一个白人小伙子志愿者过来,直接帮我脱鞋换鞋,原来我的trail鞋都已经湿透了,感谢你Salomon pulsar陪我度过OD最艰难的一段赛道。志愿者们太令人感动了,在整个一百迈中在此时的黑夜里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聊了几句并感谢之后再度出发。

86-90迈是平坦的石子路,黑夜里几次没看到路标,想用手机看看地图(Strava支持离线GPS定位),但手机屏幕又湿又粘,触摸屏完全不起作用了。好在我的头灯给力,调到最大亮度,终于找到角落里小小箭头和红色布条。这次我准备了五个头灯,除了出发时用掉一个外,路上drop  bag里在不同地点放置了四个,但由于我前面跑的好,很早就达到了75迈开始登Sherman's Gap,最后只用到了一个头灯。这个灯也超水平发挥,从80迈一直坚持到了最后100迈。

90迈补给站看起来很豪华,一串球灯看起来像好莱坞的化妆间。看到它的一瞬间知道前面没有跑错,心里很激动。但我没有停留,聊了几句致谢后立刻出发。下面3迈(90-93迈)要爬上最后一座山Woodstock Gap,爬升800多feet。

90-93迈是我整个比赛最值得骄傲的一段。虽然一直在爬升而且腿也很累,但我一直在跑,没停,像一个runner。虽然孤独但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心里想着冲线的一刹那我会不会像黑哥说的哭出来。正在这时前面冲来一辆truck,问我90迈AS的位置。原来是DC华人跑团的Cheryl,整个比赛她跑前跑后,这次又要去90迈的补给站服务后面的跑友。事后大家都纷纷赞扬90迈这个临时增加的华人补给站,在这个距离这个时候任何一点补给和关怀都是对runner巨大的鼓舞!

终于爬到了山顶的93迈补给站,暗淡的灯光下只有一个小姑娘在守候。没怎么停留直接下山,前方都是下坡而且只有7迈到达终点。弯曲的盘山路还是有点陡,想跑快也难,之前听跑友们说这一段很多人都是走下来的。我的神鞋在空旷的路上发出巨大的摩擦声,无数个switchback后到达山脚,跨过一座桥,我重新杀回了Woodstock小镇。

在夜里小镇的路更难辨别方向,因为路标很容易被其他悬挂的物品混淆。我这时又拿出手机,终于可以看清镇上的线路了。只有三迈我就要迈过终点,完成我的百迈,在24小时之内。

拐上Water street看到了最后一个补给站,我本来还留了一个drop bag在这里以防万一,但这时已经不需要了,问清线路之后,一路奔向终点。

最后几迈还是上坡,但再长的旅途都有到达终点的一刻,终于来到了出发的赛马场。按照规定还要在800米的赛马场里跑一圈才能冲线,这时杨氢,翔哥,建平功翠,Jason Liu他们都看到了我。他们比我还激动,大声喊着给我指路(跑进跑马场的路确实很tricky),Jason还热情地陪我跑着。终于跑进了跑马场,800米的黑暗之后就是光明!我笑着举手冲过了终点。没有眼泪,只有开心,只有感激。

走到计时的工作人员Henry那里得知我跑了21:22:45,第11名(后来知道我是年龄组第一),超出了我wildest的预期。坐在椅子上,吃着Jason给我临时热的包子,喝着啤酒,温暖和感恩包围了我,我指着远处黑漆漆的群山的轮廓说,刚才我在那里跑的好孤独,(现在好高兴有你们兄弟的陪伴啊)

凌晨1点多守候在终点的兄弟们

2022年OD最后结果,90名runner起跑,65名28小时内完成比赛,33名24小时跑完拿到了Sterling silver buckle。我最后也没有追上Gabe,他第十名完赛,快我19分钟,恭喜他OD完美复仇。Kathleen Cusick在我后面半小时完赛,女子冠军。Josh 克服腿伤22:31完赛。我们华人13名runner 9人完赛。荣辉在超过28小时cutoff情况下依然坚持完赛。无论时间,每个完赛者都是用双腿丈量了百迈的每一寸距离,都值得英雄般的庆祝。

赛后

总结

这次比赛总的来说比我想象的轻松,是我跑过的三个最好的比赛之一。所谓最好的比赛共同的特点就是前面慢,成绩好,跑的轻松。对,好的比赛都是不很累的。主要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准备充分,补给好,信息畅通。

从准备方面,虽然报名时间晚,但赛前跑过几个越野后对情况比较熟悉,当然跑量对于越野来说也是第一要素。根据赛道和自身体力状况制定每一段的策略,而且执行的不错。全程没有大的surprise,几乎都在掌握之中。前面有黑哥陪跑是个很大的plus,为后面节省了体力。比赛后期80-100迈基本都是跑下来的,证明前面的策略成功,只要计划得当,我还是可以降速全程跑下百迈的。

补给方面,我的waffle和能量胶组合让我坚持到了最后,全程没有出现Zion100K发生的腹痛情况, Honey Stinger Waffle直到最后都没有吃腻(就是到最后手不听使唤没法撕开包装了),另外除了Maurten,最后吃的两个GU Roctane感觉也很管用,可能能量胶也要混着吃?受苗哥启发,50迈开始吃咖啡因的策略也很成功。两个水袋虽然漏水但没有发生缺水的情况,反而给身体降了温。华人补给站更是功不可没,不仅仅是提供了丰富可口的食品,强大的支持力度对精神上也是极大的激励。我44-47迈,60-64迈,71-75迈都是用补给站来精神上激励自己。我路上遇到的其他runner无不对我们这个Asian support team羡慕不已(可能还有嫉妒😊)。

OD的信息方面,OD群有50几人,不乏跑过这个比赛的。他们不厌其烦地回答各种问题, 使大家赛前就对比赛的各个困难点了如指掌。天下跑友是一家,Strava上的OD runner也提供了我需要的各种信息,为我制定详细策略提供了依据。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些小的遗憾。Sherman's Gap那一段有很多东西需要总结,刚刚买了一个trekking pole,下面要练习一下pole的使用了。另外苗哥苗嫂高看我,觉得我前面跑的是否有些保守?也许有点,但我现在的实力也绝对跑不进20个小时,实力不仅仅是体力,还有经验和技术。我前面几个runner并不是比我体力好,而是越野的经验和跑山的技术要强于我。这些小小的遗憾正是以后比赛的动力,也是越野这个项目对我有吸引力的原因。

曲终人散,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很多,最深刻的也许就是跑进补给站的一刹那,全体志愿者开始忙碌的情景。很多人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帮助认识和不认识的跑友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也激励更多的跑友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他人。以我们的群名,老子道德经里的话结束本文:

善行,无辙迹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2025 飛跑 | 星光熠熠, 闪耀伦马

Road to Boston

2025 · Jim Thorpe 飛跑在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