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马2023

 

编辑:佳临
摄影:郑建平,魏强,及众跑者



又到了一年的费马时节,今年是30周年! 如今群里跑马老司机比比皆是,时尚潮流已不仅仅是跑马,而是如何跑得有风格有品味,如何反馈跑者社区积极参加义工活动。今年我们跑群在赛道上下都交出了亮丽的成绩。








义工群

水站-- 蒋伟,纪颖和儿子Achilles,魏洛刚,梁玉玲,Lori,易芳,侯小冰,老黄和太太常虹,谷磊,李家宏,林静,郑郑,Chris黄,Cindy吴,郑建平,王功翠

EXPO-- 郑建平,王功翠,Cindy吴,向飞,蒋伟和儿子,侯小冰和女儿们 

肉包子小分队-- 吴可宇,纪颖

特别表扬一下肉包子分队的两位成员。今年因为人手紧张,而老吴的肉包子早已名声在外,打出了品牌。所以他俩各自早起蒸包子,纪颖负责义工组的70个包子,老吴带着130个包子蹲点终点线,再次不负重望地让所有人吃到了热腾腾的肉包子。来自兄弟跑团的一句“比(纽马)百骏队的包子好吃”就是对老吴纪颖他们最好的鼓励和安慰。


陈书帆 -  第一次费马

今年对我来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一年,从去年到今年停止跑步了一年半之久,更不要说好好跑步执行训练计划了。也因此这次半马我把目标放到了最低—顺利完赛就行

无论是赛前跑群的大家一起集合互相打气,亦或是开跑后路过的一条条万人空巷的街道和热情加油的市民,或者还是晨曦下的大风,和后半段起伏不定的赛道,一幕幕都汇聚成了这次比赛难忘的回忆片段。当然,当然还有冲线后在终点等着我的家人,拿着奖牌抱起小朋友可是支撑着我跑完这两个多小时最大的动力

这不是我第一个,也不是我成绩最好的一次半马,但对我来说也是十分特殊的一场比赛——这是我第一个费马系列赛事,也是我产后第一个现场赛事,从此,在终点会一直有个小朋友等我。以此为开始,希望未来我能送给她很多很多个不同的马拉松完赛🏅


高隆隆 - 第四次费马(两次全马,两次半马)

全程难行报半程,
虚张声势现兔形。
美女相随笑开颜,
兔姿妙跃步轻盈。


Jenny 黄

今年费半马第一次做了一回兔子,带着几位新跑友跑完了她们人生的第一个半马,她们也让我再次分享到了首次跑马特有的痛苦和快乐,为她们突破自己而喜悦。有人总结跑马的魅力就在于无数次撕裂自己、接近极限时获得对自身的重新认知和重塑。身边有众多跑友一次次接受更高更大的挑战,通过刻苦训练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他们的毅力令人钦佩,我为他们的成就感到自豪。

我不够能吃苦,还没有勇气挑战全马,但仍为自己坚持跑步而开心。很清楚自身从来不是一块跑步的料子,运动一直是我的弱项。这几年让我深刻了解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在每一步中如何协调配合。在一次次跑步过程中,这种默契配合愈发完善,我有什么理由不爱惜它们呢?我怎么忍心让它们受伤呢?我会继续与它们共度跑步的快乐时光,无论跑步多远、成绩如何,一切水到渠成。

只要在路上,就不会耽误路边的风景


魏洛刚 - 第二次费马

今年把费城的三个大的半马赛事都跑了,Love Run(1:33:16), Philadelphia Distance Run(1:29:46) and Philadelphia Half Marathon(1:32:51), 就叫做费城半马小满贯吧,并均取得了年龄组的第1,2名的好成绩。 比较跑这三个半马的经历, 这次的费城半马的体会:一是赛前体重没控制, 比2个月前跑全马时重了近10磅, 这真是迈开腿管不住嘴, 照样天天在增肥, 结果是比赛过程中, 在相同的配速时,平均心率偏高, 后几迈不得不压低跑速以控制住心率; 二是平时爬坡训练还不够, 比赛时在爬坡阶段速度掉的较多且体力消耗过大;还有一点就是跑道上几乎没有里程标记, 在市区内GPS不准确, 对速度的控制有些影响, 前两迈的快速, 使后程的疲劳感加重,按理说这么大的赛事, 每迈应该有个里程标记;再一个就是安检排队太长,等走到起跑方阵时, 不到2分钟就起跑了,再次参加, 一定早到, 留有足够的时间热身等。


蒲正

我以前跑过两次费马,2019是我的首马,2021又跑了一次。我跑马拉松没有什么追求,破四就行,所以两次都在3小时59分钟左右。没有跟过什么计划,率性而为,我是一个没有理想的自由主义者。

知道在城里GPS不准,所以前几迈一直不清楚自己的配速到底是多少,到第三迈时才找到路边的官方里程牌和时间,和手表一对比,感觉差别不大,配速大概在8:05左右,比计划稍微快一点,但自我感觉尚可。到第四迈时,感到肚子饿了,意料之中,因为早上起来时没吃什么东西,起跑匆忙,忘了吃胶,于是赶忙补了一块胶。转眼间,看到前面一条奔跑的恐龙,于是,大叫一声,教授!和恐龙教授聊了两句,陪着一起跑了一会儿,有很长一段,周围全是Dino的叫喊声和惊呼声,教授这次真是赚足了眼球!可惜累了半天,别人也不知道里面是谁,真可谓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强烈建议教授给各大媒体发个通稿,曰,老子是恐龙(lol)。

到半马的时候,我一共跑了1:46. 掐指一算,咬咬牙,说不定还能BQ?本着这一虚幻的意念,一路来到河边。在16迈的时候,有点下坡,还加了点速,忽然又感到饥肠辘辘,忘了吃胶?赶忙补上第三块胶,但是,此时已经觉察到自己的颓势。强撑着来到18迈水站,这里有我们的志愿者,当时只是很严肃地和几位朋友点了一下头,接过功翠递来的水,喝了两口,匆匆而去。

过了我们的水站,就是一个小坡,感觉越来越难,到转弯处要进入Manayunk时就慢了下来。刚过桥,就完全不行了,于是走了几步,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就放弃了,又冲了一下,还是不行,又走了几步。这时,突然听见前面有叫啤酒的声音,于是打起精神又慢跑了起来。结果啤酒没找到,感觉慢跑起来就没问题了,跑9分的配速还是可以的。就这样,整个人放松了,忘掉BQ,让我们自由自在地跑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欢乐跑吗?于是轻松地欣赏着周围,看到3:20的兔子从对面跑来,后面跟着大队人马,想起了连学,仔细搜索,看见他一个人在后面独自思考人生,于是对着他挥舞双臂,嘿嘿地大叫,他也回叫了一声。不过后来我问他,他却说不记得了,伤心!继续往前跑,又看到对面3:40的兔子,兔子后面,翔哥昂首挺胸地被众人簇拥着坚韧而行,于是大叫一声,翔哥!一会之后,又见到立亭,于是大叫一声,立亭!估计这是他们这辈子听见的最美妙的天籁之音!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也就比洞房花烛夜稍微差一点点吧。

慢慢地,转过Manayunk的弯往回跑,不一会,感觉腹中空空,惊觉20多迈了,才吃3个胶。嗨,大意了!于是吞下第4块胶,就在四处找水时,又听到了啤酒的叫声。这次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于是慢下脚步,走了起来,四处张望着啤酒,看见了,就在前面几步之遥!双手缓缓地接过啤酒,边走边喝,边走边咂,没有一滴撒在地上,完了摸一摸嘴,意犹未尽啊,依依不舍地又慢慢跑了起来。这才是跑步最该有的样子,享受跑步,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你的一生可能跑过无数次的步,喝过无数次的啤酒,但是,有且仅有,跑过20多迈后的那杯啤酒,才达到了啤酒和人生的完美结合,酒人合一,天地相应!

快到24迈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饥肠辘辘两腹空空,正要掏胶,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劝自己,就两迈了,何必浪费一块胶呢? 你减减肥不行吗?哈哈,真的就把这块胶给节约下来了。第25迈是我跑得最慢最难的一迈,不过26迈在两边的欢呼和加油声中,速度又快了上来,果然是精神重于物质!最后成绩是3:45,破四了。


刘翔

今年是我的第六次费马,也是天气最好的一次,我的好成绩都是在费马跑出来的。占主场和年龄之便,我今年又BQ啦哈哈😄。今年起跑不久遇到很久不见的老翁。我们一起跑了二十迈多。真是运气!非常感谢水站的义工们,沿途的啦啦队。这是我感觉最好的一次马拉松。


翁乃栋

這次是我第六次費馬。第一次費馬是2011年,那應該是我第四個馬拉松,成績是3:43,不過感覺并不好。後來好多年后直到認識大隊長和其他跑友才在2017年又跑了費馬,居然首次BQ. 成績3:37。由此開始每年BQ. 2018年再上一層樓PB 3:26, 2021年有傷完赛 3:46 (BQ)。去年2022大風里跑了3:43 (BQ)。今年工作太忙跑量有限,只有七個星期准備費馬。應該是比較满意的成績,後半程只慢了二分鐘。和劉翔一起跑时間也過得快,3:39應該是費馬新路線PB了。經驗教訓是平時不練吃胶,比賽時三袋下肚好難受,過了終點就全吐了出來。感謝小伙伴们的支持,希望以後能多參加活動。


贾兰其

连续跑了三年费马也算是费马的老人了,成绩也是年年上涨,完赛时间和年龄呈正相关。今年3:19:35,比前年多出5分钟。

相同的路线,绝对不同的体验。第一次是新手,全程战战兢兢;第二次是挑战低温和大风,感觉很有成就感。顺理成章立马报了今年的费马;第三次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其二,心态最是平稳,只求能顺利完赛。

这次费马也没有认真备赛,过程可谓是乏善可陈。如果真要硬说点啥的话有两点体会或许值得讲。一是慢跑积累跑量,二是交叉训练。波马后一直慢跑累量,耐力的确有所提高,可以说这次费马是跑得最轻松的一次。交叉训练基本没做,偷懒了,跑马就得付出代价。第11迈时大腿肌肉就有点疼,知道这是要抽筋的迹象,过24迈想冲一下,结果就没有意外地发生意外了。

今年费马值得炫耀的是终于早到了一回,没有为排队而烦恼。5:10 am到parking garage,5:40 am 过安检,然后存包基本不需要排队,建议大家以后参照这个点到。

十分感谢水站义工和伙伴们的服务还有加油鼓励,也感谢摄影师的照片。借用大佬的名言:有了你们的付出,跑马的回忆是美好的;有了比赛的照片,人生是圆满的。


李建银 - 第二次费马

再刷费马,也再次验证了我和费马真的八字不合。去年的极端天气和超长时的安检导致了没有热身就开跑,30公里处跑崩。今年早早出发,跑前各种准备充分,前半程还算顺利。27公里处,意外还是再次来袭,还是我引以为傲的肠胃。肚子里阵阵的绞痛和胀气,为了避免现场直喷,只得降速拖地跑。在不断的追寻中发现了一个不幸的事实,费马后半程竟然没有厕所。终于挨到了34公里处的CVS才得以暂时缓解。再次上路,还是隐隐不舒服,节奏尽失。正在彷徨之际,身侧忽然出现一矫健身影,定睛一看,原来是景初大姐(担心破坏景初的节奏,没有上前相认),救命稻草般的果断尾随,逐渐找回节奏,被景初稳稳带到40公里处,直到肚子疼痛再次来袭才目送景初背影远去。剩下的2公里,在缓一缓、坚持一下、拼一下的心理建设下冲到了终点。最终成绩: 3:59:56。竟然还能达成破四的赛前最低预期目标。算是费马补考成功。庆幸自己最后关头冲一下的坚持;更感谢最后几公里把我从放弃边缘拉回来的景初(谢谢,祝贺BQ成功)。


温立亭

2023年是费马举办30周年,也是我第二次跑费马。早晨看到教授着恐龙装,就过去打招呼,一不留神竟加入到精英出发区。出发后跑在教授旁边,借着教授恐龙装的热度,我也有幸上了CBS News。赛前只正规训练了七周,计划3:45完赛,最终以3:38:54完赛,完成预期目标。

两点经验教训:
一点是在安检区外趁人少时上厕所,比赛十迈后再去,可以避免在安检区内排长队。
另一点是忘记带盐丸,比赛中出现几次抽筋现象,好在都不是很严重,休息片刻,减速慢跑,终于安全完赛。


魏强

记不清跑了几次费马了,反正第一次BQ,还有PR都是在费马上。区别于以往跑马苦大仇深,这次恐龙装扮绝对是最欢乐的一次。忘不了的几点有: 

  • 赛前上厕所脱衣真困难,而且进移动厕所时被大家用异样的眼光盯着;
  • 从第一迈到最后一迈,都是一样的noise pattern,前面的观众尖叫,后面的观众欢笑;
  • Runner最懂Runner,路上的Runner都在问体力和散热的问题;
  • 确实,技术上穿充气恐龙装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中间不得不停了两三次把头露出来散热;
  • 第二大技术问题是视力,看不清前面,虽然恐龙肚子上的窗户涂抹了防雾剂,早晨正对阳光时还是什么都看不见,撞了一次runner,还有一次直接冲向观众席;
  • 听到周围的欢笑呐喊,心里特别满足,虽然知道这是属于T-Rex的,对这个城市的亲切感还是增加了很多。
  • 我比赛时比平时话多,这次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一路上被夸赞,和人聊天和胡吹
  • 有时也很内疚,周围十几米内的thunder都被大恐龙霸占了,对其他runner的努力不太公平;
  • 最热情的观众在Walnut St, Girard bridge and Manayunk turnaround, 深刻理解给别人带来欢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个是会上瘾的!
  • 之前跑马都贴乳贴,这次想不用了吧?结果鼻子头给磨破了,下次得贴鼻贴。
  • 前面浪的太多,最后4迈有点缺氧还是坚持不住了,连脑子里都是塑料味的。22迈水站喝了很多水,吃了咖啡因,亏得有我们跑群的志愿者们 💕
  • 从终点到取包的几步路走了20几分钟,都是runner的问候合照,融化了霸王龙冰冷的内心, 哈哈
  • 这种奇装异服马拉松一般赛后都要申请个吉尼斯世界纪录,查了一下要填很多表格,就算了吧!
  • 赛后几天吹资还在,今天早晨遇到穿费马T-shirt 的 runners 聊天,"Did you see the dinosaur on the course? ", "Sure it's so...", "That's me!", "WOW!" 😄



靳军 - Freedom Challenge Finisher


这是我第四次跑费马,2017到2019年连续跑了三年。2020年也报名了,因为疫情比赛取消,我选择了退费。之后的两年没跑,但是当了志愿者。时隔四年,再次尝试了费马套餐之自由挑战。周六按10分配速跑了半马和8K。周日赛前感觉不错,起跑时比预计的配速快了一些,然后就被后面的几个大坡虐坏了,最后完赛时间4个半小时。赛后挂着四块奖牌,三块是有铃铛的,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很拉风。赛后随手报了明年的比赛,再来吃包子。



李悦嘉 - 第一次费马


距第一次首马在日本名古屋完赛还是五年前,这几年因为疫情,虽然没有正式报名参赛,但跑步习惯已经深入生活,日常标配10公里,偶尔为了获得一枚奖牌的存在感,也报名参加各种线上半马赛事。

人的极限,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取决于大脑的刺激和心理暗示。也就是说,稍微调整下心态,你对极限的认知就可能发生改变。无论第一次首马还是这一次,跑前的晚上睡眠都只睡了3个小时。今天的4个小时49分跑的过程中,一部分时间沉浸于现场一路的观众互动,一部分关注的就只有自己的心跳、步伐和身体的各种反应。

跑步不一定会创造奇迹,但可以帮助你在某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内在,反省并学习如何料理自己的人生。通过跑步去体悟,人生是一次长跑,不一定要超越别人的评判标准,而在于你可以坚持到最后。人生也就是一次马拉松,谈不上谁是冠军,但生命的意义更在于你要走完这个过程。



季蓉 - Freedom Challenge Finisher

今年的费马是我的第四次费马,第六个全马。因为阴差阳错地报了十月初的芝马,训练从六月就开始了。十月芝马之后的训练只是按计划进行,但是那种兴奋和热情却怎么也提不起来了。大概我不适合一年跑两个马吧,还挨的这么近。这让我不由得回到起点的the why?

费马前两周,单位发信说今年继续和AACR联手,提供比赛名额。我没有defer原先的报名,又报了个freedom challenge,本来想60岁再玩一玩的挑战。我想用这个挑战重新认识跑步的初衷应该是自由和快乐。当然,我也明白,I can pay the bib, I have to earn the metal。在训练疲惫的时候我会重复Deena Kastor的mantra: define yourself!在盲目追求速度而不能的时候我需要另一个声音提醒自己why?

接下来心安理得地taper到周五的expo,下班后去领到五件t shirt,开心死啦!四件送给老公,好让他内疚害臊,希望他哪天也能抬起腿(可惜这招从不管用)。晚上住在妈妈的公寓,那里离起点不到一迈。妈妈最喜欢我一比赛就可以住在她那把我像猪一样喂,为了表达这个关心她竟然三次在比赛最艰难的时候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吃饭。要知道我每次比赛之前都会跟医院call center交代,请他们把call都留到12点之后再传给我,可是我却阻止不了妈妈的电话,不得不接。说到这,我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老公和妈妈对我的包容和理解,每个跑马人的背后都有着无条件爱你的家人。

虽然没能带动起老公,年近八旬的妈妈是个好强的人,随着养成了每天锻炼的习惯,有时候还跟我比谁更早。她每天去四姑河边,走路做操,这几年她的膝盖痛、漏尿都没有了,手脚灵活记性比我都好。她总是说“我今天跑得浑身湿透了,你走的怎么样?”我开始还纠正她:你那是走,我这是跑。后来有一天一个90多岁的病人告诉我她每天都跑步,她70多岁的女儿赶紧解释,“季医生,我妈妈原地踏步也说自己是跑步”。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他们想保留的是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这种independent就是他们的freedom,他们的尊严。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没有必要去纠正他们的骄傲,也不用过度地去保护老人。

周末的天气比起去年太给力啦。周六愉快地跑了半马和8k。用心欣赏着一路落叶秋色和热情的人们,这好像是在以前很少能顾及的。半马和8k之间在AACR提供的warm tent吃吃喝喝再stretch一下,心情大好。周日略冷,这几年棉衣扔得已经没有可扔的了,周日跑前扔的是妈妈的棉袄和裤子,她可高兴了,好像自己也参与了比赛似的。比赛的过程在过去总是过程很煎熬,过完全忘光。今年我不断提醒自己放松脚步和心情,珍惜脚下的每一步路、眼前的每一道风景都是好多人做出牺牲和奉献才让我得到的privilege。熟悉的赛道每一个角落都让我回忆起许多平时的训练以及为数不多的和跑群的美好时光……不必追求PR的比赛尽管最后也会累也会降速,但是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舒服多了,赛后的照片也不同以往全是笑脸。

18迈和22迈是跑群志愿者的水站,也是每一次经过fairmount park虐人的坡坡之后遇到墙的地点,每一次都期盼着从他们身上得到力量慰籍,每一次都从不失望,就算是仅仅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也让我为之感动。22迈时魏老师穿过人群为我递上的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尽管当时仅仅维持了一迈,可是那一瞬间那个关心的眼神我会永远记得。

(附:照片是地下室home gym的小黑板,COVID开始的时候写的。疫情打垮了许多人和事,也让很多人grow stronger and fearless。借用Deena Kastor的话:I don’t need to be faster tomorrow than I was today, but I need to be better than I was today.)

2023赛季终于结束了,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得集中学习备考10年一次的执照考试。我还是会4:30起床去跑步,周末跑到城里去和妈妈约会,开心或是压力大的时候跑它20迈,我希望每一次穿上跑鞋带来的都是freedom是joy,这,才是我的why。


Justin 林 - 第一次费马,第一次全马


這次費馬拿到一張免費的入場票,一時衝動就報了名。沒有特別按計劃準備,週間幾乎都沒跑,只有跑前的8個週末兩天累計跑20到30英哩左右。賽前想法就是把它當成每週固定的半馬跑完後再繼續。天氣很好,路線也很熟悉,一路唱歌看風景或跟路邊的觀眾互動,經過10號水站有點累了,但看到當義工的跑友們特別提振精神,最後3英哩很吃力,完成時間是4小時22分鐘。順利跑完,感覺很好。

前幾次跑完半馬後都到 Saints Peter and Paul Basilica 小坐一下,這次也沒例外。特別喜歡這種跑完後在天主教堂裡的安靜,雖然我不是教徒。


颜连学 - 第三次费马

原计划,2023年会跑5个全马比赛,两个半马比赛,其中有休斯顿吾德兰全程、费城LoveRun半程、波士顿全程、吉姆索普全程、芝加哥全程、蘑菇之都半程和费城全程。希望能以赛代练,在两个全程和一个半程之后在春季结束的时候以吉姆索普马冲一个好成绩,然后以芝加哥全马和蘑菇半马为垫赛,在费城主场完成全马PB。  

运气好,今年的费马天气与芝加哥马如出一辙,温度、湿度、风速都堪称完美。按芝马的经验,我原打算跟个3:15的官兔,但只有3:20和3:10的官兔,掂量再三,还是跟了3:20的兔子,同样的,在跟了一段之后感觉良好,就把兔子甩开了,于是就又复制了芝加哥的故事,在20英里之后被官兔反超,我的速度也是一降再降,最后只能遗憾地以3:27完赛。费马赛道大约有800英尺的爬升,与芝马比起来,也算是成绩一致,正反映了我的训练水平。 

如历年一样,由于是主场比赛,咱自己的小伙伴们参赛的多,成绩也好,更有若干志愿者、摄影师、拉拉队参与,唯实热闹。 一年就快结束了,现在来计划一下2024年吧。 



张曼 - 鹿跑团成员,友情参与费马作业


23年是自己跑马旅途的里程年。从2017年跑了第一个全马,之后的6年,成绩一直在4小时30分左右浮动。今年4月初以4:36:35完成DE RohoboTh Beach的海马后,认真反思,觉得要想提高全马成绩,首先得把体重降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168轻断食辅以减脂练习,成功减下~17磅。这期间报了康州10月举行的30th Hartford Marathon。从6月中旬开始按照蒋委员长制定的18周夏训计划,一方面继续保持健康饮食,一方面执行各种interval, LSD, tempo的训练,终于达到希望的配速。而且有意识地在LSD的训练中通过控制配速达到由慢到快全程负劈叉的效果。还逐渐练出了在Tempo和LSD的最后两三迈冲刺跑模式,训练大脑和身体去模拟全马最后阶段的冲刺,让大脑不因最后阶段身体的疲惫而懒惰。为防止大运动量带来的肌肉拉伤,尽量做好跑前跑后拉伸。经过充分准备加上哈马当天绝佳的天时地利条件,跑得很畅快,没有撞墙,基本跑出负劈叉,最后以3:50:03完赛,BQ+PR。终于实现自己跑马生涯的华丽变身。

费马上想故技重演,做了同样距离,同样负劈叉,时长为3:50:00的配速手环,希望前半程跑慢些留存体力,后半程能比手环预设时间快上几分钟从而实现新的PR。由于起跑前出现的状况,开跑后心里想着要慢点。但在起跑人潮的裹挟和起点观众的欢呼声中,在后腰仍感微痛的情况下,耳机中传来第1迈的配速竟快到8:28,远超手环上8:50的设定。立刻放慢步频减小步幅,时不时看表,控制着配速在9分上下。2迈后后腰疼痛似乎消失了,开始享受赛道。今年费马的天气是非常完美的,很多路段明媚的晨光从金黄的秋叶缝隙间洒在跑者身上。在全马的赛道上又深深感受到费城人的热情。今年的费马已是第30届(竟与今年的哈马同岁,我跑了两个30年历史的马赛,机缘)。在17迈和21迈的水站(在同一处),从近亲又近邻的飞跑团的志愿者手中抓过水杯,喝下整杯的水,心中感恩他们的无私付出。在看到终点时大脑想让双脚快点,可就是没有力气冲。过了终点感应毯后按下表,显示跑了26.59迈,用时3:52:23。后来正式成绩出来,用时3:52:15。虽没有PR,但又一次BQ了。

赛后总结:
1)在过了24迈后,似乎听到前方有喊“T Rex,GO!”,抬头看到了前方几百米处一个鼓鼓的桔黄色的T Rex在跑着。我知道这应该是飞跑团的魏强。我按照自己的速度继续跑,渐渐拉近和他的距离,最后竟然追上T Rex。我叫了一声“魏强”,他也认出我来。我当时只顾着自己的配速,给他说声“加油”后,就自顾自向前跑了。后来我到达终点不久,魏强也冲线了。他穿着恐龙服跑完全程,是这次费马最拉风的一景。但他也一定非常辛苦。在终点看到他把头从恐龙服中露出来时头发脸上湿漉漉的像刚刚游了泳。
2)东道主飞跑团的赛后补碳大肉包,一个字,绝。蹲守在Wholefoods的老吴看到每位完赛者,都会被他喂食热乎乎的大包子。几个包子下肚,唇齿留香,疲惫一扫而光。百骏,爱跑的后援团也在,享受到他们提供的暖融融的柚子姜茶。
3)在收到的官方照片中惊奇地发现与一位帅哥同框了。竟不记得在何时何地为何事发笑。真是这次费马的意外之喜。



余景初 - 第二次费马,第一次全马, 首马BQ


11月19日早上7点10分,费城马拉松的起跑处。我站在密集的人群中,仰着脖子寻找哪里是 “START”。同伴提醒我注意脚下,我还没看清地面上有什么,就随着人流跑了起来。作为一个首次参加全马的小白,赛前的心情是忐忑的;赛后的身体是疲惫的,赛中的想法是固执的:就是走也要走完全程。

最初的十英里跑得很轻松,边跑边好奇地打量四周:热情的观众、忙碌的义工、变换的街景、前方右侧树林里站成一排的男士......  在大约8英里处,看见了举着4小时牌子的官兔,开心地跟着跑了一段,这可是我第一次跟着兔子跑啊。后来觉得自己可以快一点,想跑到前面去,却发现身处一个几乎完美的方形队列,前后左右距离均等,无法超越。想起了经常出现在电视里的那句话:紧密团结在xxx的周围......

从十英里到二十英里,情绪依然兴奋,脚步渐渐沉重。路旁的景色对我已不具吸引力,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群上。义工们站成一排,伸出手臂,手上托着可爱的小杯子,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观众们手里举着的牌子,有的励志,有的深奥,有的幽默。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My math is bad, you are almost there.  嗯,我的数学也不好......

据说从二十英里开始,才是马拉松的真正开始。赛前的训练中,我跑过的最长距离就是二十英里。这次跑马,我在7英里处吃了第一个胶,感觉良好;在15英里处第二次吃胶,有轻微的不适;在22英里处吃完第三个胶,胃部有明显反应,恶心泛酸。跑到24英里左右,我觉得脚步发软,脑袋犯困,很想闭上眼睛。这种时候特别适合灵魂拷问:为什么要跑马拉松?为什么要这样虐自己?在家里躺着吃吃喝喝不香吗?

我的第一个全马,3小时55分19秒,破4,BQ。

回望2022年2月19日,我第一次参加跑群活动,只跑了0.25英里就要停下来喘气。3英里的路,我跑一会走一会,用了一个小时。非常高兴能加入跑群这个温暖活跃的大家庭,非常感谢各位跑友给予我的鼓励和建议。也许一个人能跑多快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年龄,我们都有那股想往前跑的劲儿。


2023群跑相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2025 飛跑 | 星光熠熠, 闪耀伦马

Road to Boston

2025 · Jim Thorpe 飛跑在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