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on to London

林静 六天两个国家,两场马拉松。 伦敦马结束后,坐在hotel下面的日料小店外面,边等吃食,边火线发了个朋友圈——闪现伦敦,打完收工!8个字概括了我这六天整个的心路历程。朋友们说想听故事,过程太短乏善可陈,试着回味记录一下整个旅程中的亮点吧! 背靠背跑马拉松,我干过,还不止一次。2022年,Boston to Big Sur,也是6天两马;2023年,波马跑完觉得不过瘾,回家之后报了两周之后的Jim Thorpe马拉松,14天两马;加上今年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事不过三,再搞这个我就是狗! 我的伦敦马拉松之旅,是一趟名副其实的吃苦之旅。细数一下赛前叠的debuff: 腿伤初愈(波马赛前两周,4/7的Hot Chocolate 15K我都跑不下来,只跑了10k不到就腿疼退出); 波士顿比赛当天温度虽然不高,但阳光很强。我在22迈开始感觉恶心,耳鸣,估计稍微有点儿中暑,虽然果断停下来休整之后再小心上路,影响还是存在的; 从波士顿回家之后的第二天,生理期提前,伦敦马要在生理期内完成; 伦敦赛事方赛前连续发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参赛选手降低预期目标,安全第一(果然赛道上很多晕倒的选手); 周四晚上贝克拉肚子,从出门到回家这两天一直担心惦记着; 首次独自出远门跑马,选择快闪的方式,把深度游的机会留给郑老板刷伦敦马。两天一晚搞定回家,加上时差加持,注定就是没有囫囵觉可睡。回来算了算,从周五晚上离家,到周日晚上到家,赛前两个晚上加起来睡了不到6个小时。 本次的主题是成长,debuff叠的越多成长空间越大!O(∩_∩)O 一个人的行程,预期就是安静中略有一点孤单。虽然热心朋友们把我拉进了好几个华人伦敦马的微信群,但是考虑到确实体力有限,想在赛前尽可能多储存一些油量,我也只是潜水看看信息,并没有参与任何集体活动的打算。 生活中无处不惊喜。甫一上飞机,邻座的一位大哥看我一个人,随便哈拉几句:诸如你一个人啊?去伦敦做啥子啊?我这种老实人,一般人家问,我都会认真想好了回答,还把郑老板给我做的行程表拿出来给他看。外加可能我很久没出门,焦虑都写自己脑门儿上了。大哥看完行程表想了不到千分之一秒提出,初到伦敦,地铁可能会造成我旅途困惑,耽误时间,耗费精力,他可以顺路(其实稍微绕路)把我载到hotel。我需要时间稍微消化一下这种好事,但肯定挂相了。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补充:不用马上回答我,有一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