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飛跑PHIRE的波马故事

蒋伟,张勤,王功翠,李家宏,刘翔,余景初, 郑郑


每年四⽉,波⼠顿⻢拉松,作为最古⽼的⻢拉松赛事,都是在美国爱国者⽇(Patriots' Day)举⾏。除了2020年因疫情取消、2021年延期⾄秋季之外,这项赛事从未中断。今年是第129届波⼠顿⻢拉松,⼜恰逢爱国者⽇250周年纪念。在这样⼀个特别的年 份,为⾃由胜利⽽战并为之坚持奋⽃的爱国者精神,赋予了波⼠顿⻢拉松更多的历史底蕴 和⼈⽂情怀。

赛前,美国⻓跑传奇⼈物,41岁的⽼将林登(Des Linden)在⾃⼰的社交媒体上宣布,本届⽐赛将是她作为职业运动员的谢幕之战。林登与波⼠顿⻢拉松渊源颇深,她的⻢拉松 ⾸秀正是在这⾥,职业⽣涯累计参加了12次波⼠顿⻢拉松。⽽最令⼈难忘的,是2018 年那场⻛⾬交加的⽐赛,她顶着极端恶劣的天⽓勇夺⼥⼦组冠军,终结了美国选⼿⻓达 33 年没有波⻢⼥⼦冠军的纪录,书写了美国⻓跑历史的传奇篇章。在经历过受伤与低⾕ 后,林登也曾⼀度对⽐赛产⽣过抗拒。但她调整⼼态,重回赛道,⽤⾃⼰的努⼒坚持,永 不放弃诠释着⻢拉松精神,激励着更多的跑者,她已然成为波⼠顿⻢拉松最好的代⾔⼈。

今年的赛事,对我们费城飛跑团来说也意义⾮凡。跑团⾃⼗年前成⽴以来,持续组团参 赛。从最少的孤勇⼀⼈参赛,到⼆⼗多⼈的壮观阵容,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腔”,也有初试莺啼的“新声”。⼤家经历了酷暑与严寒的系统训练,相聚波⼠顿,准备在这条充满 历史与激情的赛道上,尽情释放⾃⼰的能量,书写属于⾃⼰的篇章。





💙💛💙💛💙💛💙💛 
【蒋伟】感觉是幸福的

波⻢比赛⽇,当我赶到运动员村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所在分区的跑者⼤多数已经离 开。我找到⼀块空地,匆匆换上跑鞋,脱掉保暖的外套,汇入⼈群,踏上了前往起点的那 段路。

等我挤进起跑区的时候,耳边传来最后的读秒声。来不及紧张和预热, 就这样,我的 2025 年波⼠顿⻢拉松开跑了。

起跑之后的赛道比较狭窄,连续下坡,参赛者都挤在⼀起肩并肩地跑着。从坡上往前看, ⾏进的队伍犹如五颜六⾊的河⽔冲下⼭坡,非常壮观。被包裹在其中,速度也不由⾃主地 被带快了不少,呼吸急促,⼼率应该升⾼不少。

这个冬天特别⻓,也特别冷。原本计划的训练因为各种原因变得零零散散,直到最后九周 才开始跑起来,没有节奏跑和速度训练,只是在周末跑了⼏次背靠背的⻓距离,为的并不 是成绩,只是想给⾃⼰增加⼀点完赛的信⼼。

过了6英⾥的计时点,⽅涵应该可以在⼿机上看到了我在“移动“。速度也相对稳定,呼 吸平稳了⼀些,⾝体也没有太多的不适,那⼀刻的⼩确幸令⼈欣慰。希望可以按照这个速 度跑下去,能跑多久,就跑多久。

我其实⼀度考虑过放弃今天的比赛。训练准备得不够,状态也差强⼈意,特别是⼼态上。 但想起和⽅源的约定,说好要来他读书的城市跑⼀场⻢拉松,还是来了。成绩不重要,来 了就好,跑步会友,家⼈团聚,希望⼀切顺利。⼈⽣中的有些约定,重要的不是结果,⽽ 是兑现本⾝。

半程到了,两边⼈群的加油呐喊声像海浪⼀样,层层地在耳边拍打着。总的时间比计划快 了五分钟,多储存了⼀些可以为后半程消耗的时间。后半程即使跑的稍微慢⼀些,也不⾄ 于太差。

这两天,⽅源⼀直在图书馆紧张地复习备考,准备他放假前的最后⼀⻔考试。不过他周六 还是和我⼀起去领了参赛号码布,昨天还带我到⼀家中式餐馆补给碳⽔,并在海港码头附 近散步聊天。离开家这段时间,他明显⻓⼤成熟了许多,说话比以前多了,对我的⾝体状 况以及赛事情况也多有关⼼,会询问⼏句。

16 英⾥到了,⼼⾥默默念了⼀遍,⽜顿四连坡就要开始了。提醒⾃⼰,接下来⼀定要集 中注意⼒,收紧核⼼,掌握好⾃⼰的节奏,千万不要停下来。熬过这段最难的路段,前⾯ 就是曙光了。两条腿感觉很沉重,但⼼率还算平稳。或许这就是⻢拉松最奇妙的地⽅,你 会在⾝体濒临崩溃时,学会和⾃⼰和解。

⽅源当初选择来这⾥上学读书,不知是因为向往这座城市,还是喜欢这⾥的学校,亦或兼 ⽽有之。那个瞬间,忽然感觉,现在的他像极了曾经年少的我,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走 得这么远。现在交通和通讯都便利了好多,可以经常⻅⾯,可以时时交流,距离并没有感 觉那么远。他平时周末闲暇的时候,会和朋友⼀起到城市⾥游玩,品尝美食,分享⼀些照 ⽚给我们。

21 英⾥到了,终于跨过了伤⼼坡。或许是只顾着低头爬坡,也或许太累了,竟然没留意 到悬挂在头顶的那块写着“登顶伤⼼坡“的蓝⾊横幅,有点遗憾,像错过了和老朋友的告 别。前半程的连续上下坡,再加上⽜顿四连坡,⼤腿的肌⾁已经是在抽筋的边缘,再加上 21 英⾥之后累积的疲劳,波⼠顿⻢拉松最后的5英⾥,对于跑者⽽⾔,更富有挑战性。

⽅源昨天⼀起吃饭的时候提起过,今天他会⽤⼿机即时追踪我的位置,说可能会在终点前 的某个街⼝给我加油。我想象着他此刻正站在⼈群中,⽬不转睛地寻找着我的⾝影,也许 他已经看到了我,在⼤声喊我?可是我什么都听不⻅,赛道两边的呐喊声太⼤了,⼏乎淹 没了⼀切能够辨识到的独特的声⾳。不过,我知道我与他的期盼同在,我不是独⾃⼀个⼈ 在奔跑。

我来到了最后⼀英⾥。

最后的这段路,从Commonwealth⼤道上⼀路跑下来,转进了Boylston Street,远远 的就能看到终点拱⻔了,蓝⾊⽽肃穆地伫立在那⾥,像很久未⻅的老友。 再⼀次⿎⾜全 ⾝的⼒⽓,张开双臂向她跑去,去拥抱那期盼已久的再次相遇。这⼀次,虽然很累,却满 ⼼欢喜。这⼀刻,⿐⼦有点⼉酸,眼眶有点⼉湿…… 

从Hopkinton 到Boylston,26.2 英⾥的路,穿过了⼋个城镇。⼀路上有起伏,有痛苦, 但更多的是努⼒坚持,跨过每段标志后最终到达终点线的释然和成功。感觉今天⾃⼰在这 条陌⽣⽽⼜熟悉的赛道上跑了18年,像孩⼦出⽣⻓⼤的历程,新鲜⼜久远。波⼠顿,于 我⽽⾔,不再只是⻢拉松的代名词,还多了⼀份牵挂和温暖,感觉是幸福的。

⽅源在Boylston Street上抓拍到我最后冲线时的背影

和⽅源在Seaport Pier附近⼀起散步时,我偷拍到他的背影


💙💛💙💛💙💛💙💛 
张勤】去往天堂的思念


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体育就不及格的人来说,能够第二次BQ并最终拿到波士顿马拉松的参赛权,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一个人无论天分如何,只要愿意努力,还是有突破自己的可能性。

年初开始波马训练没多久,左脚便得了足底筋膜炎,到了二月底才恢复跑步。在快要完成训练计划的时候,妈妈却住进了ICU,抢救10天以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我终于站在了憧憬很久的波马的起跑线上的时候,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唯一激励我的是带在身上的那张妈妈的照片。

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跑完那长长的26迈的,就是觉得赛道非常虐,两旁的观众非常热情,每次腿软的时候,就听见妈妈在天堂给我加油的声音,还有在伤心坡上专门来为我加油的朋友一家。

很高兴最终能和妈妈一起跑完这个靠努力和汗水换来的马拉松,因为这是女儿对妈妈最好的纪念。


💙💛💙💛💙💛💙💛 
【王功翠】波马三年,三场人生的马拉松

原本在2019年就已经BQ成功,准备挑战2021年的波士顿马拉松。却不曾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一切计划搁浅。2022年,在朋友的“怂恿”下,我和先生一起报名了DE海边马拉松。那次比赛,我们双双BQ,锁定了2023年的波马参赛资格。

首战波马,犹如人生的“初马”,我们俩按照训练计划,扎扎实实地备战了整整18周。比赛当天,冷雨不请自来,从起点一直相伴到终点,像是一位低语的导师,不停地提醒我:坚持下去。或许正是这场雨,成就了我在波马赛道上再度BQ,顺利拿下2024年的资格。虽然先生没能再次BQ,但依然跑出了漂亮的成绩。

2024年的波马来得火热异常。比赛当天一早,气温就飙升至78华氏度,赛道在烈日下如同炼狱。不少选手进了医疗棚里。我算是幸运的,虽然比起去年配速慢了不少,甚至在最后四英里选择了走完,但总算是熬到了终点。只是,这一次,波马留给我的是“失败”的印记——那种被烈日烘烤、双腿沉重、心态煎熬的感觉,至今难忘。

转眼就到了2025年的波马。天气格外给力——气温在40至60华氏度之间,堪称理想。只是这一年的备战并不顺利。一月底到二月中,我们在新西兰旅行了三周,基本没怎么训练。2月8日跑完Westport马拉松后,小腿后侧开始隐隐作痛。每次跑步都有反应,训练计划被打乱,直到3月30日的Love Run半马。那场比赛状态出奇得好,腿也奇迹般地不痛了,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然而比赛前两天,又有变故。4月19号深夜,腰突然痛得无法翻身。只能靠按摩膏药强行压制。周一出门前,腰还是隐隐作痛。我心里清楚,这次也许随时都可能“上车”(弃赛)。我们觉得是我们旅馆房间号码444给闹的😂

4月21日上午8:45,我、建平、翔哥和黑哥四人一起出发。10点左右到达起点。由于分组不同,黑哥先行离开。我们三人稍后才搭车前往起跑区。原本想着能一起起跑,无奈波马组织严谨,只能分开排队。我一个人站在起跑线前,吃下第一个能量胶,内心却无比安静——不是没有忐忑,而是一种“既然来了,就跑下去”的决心。

神奇的是,起跑后,我的腰居然没再作怪。也许是肾上腺素的作用,也许是“肌肉记忆”在发挥。一路下坡让我一不小心跑快了,甚至追上了翔哥。他让我慢点,我便默默跟在他旁边。然而在半马处,我的左脚开始剧烈疼痛,明显感觉袜子起坨。疼痛不断升级,却舍不得停下来调整。后来干脆咬牙忽略它。跑完以后才发现原来鞋子窄了,脚底的皮肤被挤出来了。

16英里后,翔哥拉开了距离,17英里还能看见他背影,此后就各奔前程。我的大腿开始僵硬,小腿肌肉仿佛在翻滚。不是没力气,而是抬不起来腿。撞墙时那种“意志还在,但身体不听话”的感觉,是最令人沮丧的。最后四英里几乎是意志在拖着前行。建平说我最后0.1迈跑得特别慢,冲线时甚至差点摔倒,也因此没举手庆祝。我到现在都还不敢回看终点那一幕。

冲线后,建平搀扶着我。他没披风,穿着汗湿的背心短裤,在风中等我。那一刻我想到:当我们80岁、90岁时,是否还会这样相互搀扶?走着走着,我右腿突然抽筋,疼得尖叫出声。义工立刻冲过来要给我推轮椅进医疗棚,我连忙拒绝。建平立刻帮我拉脚尖,果然管用。可没高兴几秒,左腿又开始抽筋。这次我自己压脚尖,硬是把抽筋压了回去。

回顾这三年的波马之路,每一场全马都得认真对待。我们无法控制天气和意外,但能掌控的是心态与坚持。比赛的意义,从来不只是成绩。跑完全马,安全回家,就是最大的胜利。


💙💛💙💛💙💛💙💛 
【李家宏】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的2025波马

2025年春4月,我幸运地靠抽签作为冠名赞助商美银的员工选手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整个过程丝滑顺利,天气美丽宜人,后勤也没有大的失误,比赛精准地执行了计划,是我迄今最美好的一次马拉松体验。群主大姐比赛结束当天即发下邀约,属予作文以记之。

赛前由于一月的感冒和脚腕经常浮肿的问题,我的训练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16周里训练至少中断了三次(即两三天内一点没跑)。而且几乎所有的间歇,节奏跑都变通成了轻松跑。所以这次来到波士顿的目标就是安全地完赛。

周六(4/19)经过六个小时高速上的停停走走,下午一点多到达了波士顿。按照计划一头扎向Westin 酒店。我们公司在四点会有一个员工选手欢迎会,给我们赞助免费停车。这里距离Expo非常近,正好可以利用这两三个小时取比赛号码。我原来以为这么近的地儿,取个号码还不是小菜一碟,但那个地区的拥挤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实际上,领号码,见队友, 合影,逛展会,这些时间用得刚刚好。四点回到Westin,欢迎会上食物虽不能说是丰盛,但也健康雅致。餐毕四位嘉宾做了Panel Discussion(专题讨论)。波马的气氛在内心里逐渐热烈起来了。

周日除了制定比赛当天的后勤计划,忙里偷闲游览Belmont小镇,考察Boston Commons周边地区,内心演练周一早上开车进城和停车存包上摆渡车的流程。心中有数以后,和同伴放心游览了著名的Boston Freedom Trail. 登上Bunker Hill 上294级台阶的纪念碑顶,放眼看下波士顿的风景,洛根机场,TD体育场,连接Charlston的大桥,心情好不轻松。

终点附近踩点熟悉情况

终于来到比赛日,老天给力,温度不冷不热, 湿度不高, 是近年来波马比赛日极为罕见的好天气。虽然下榻的Embassy Suit 酒店早上有高质量的早餐,但我们还是颇有节制地为五个小时后的比赛认真地加了碳。开车进城后遇到了车流的拥堵,因为这在预料当中,所以心里并不焦急慌乱,已经计划了足够的时间。进入摆渡车排队区之前,再次陷入人流的拥堵之中,但这都丝毫不能打扰内心平静美好的心情。上车后, 有按计划每隔半小时分别吃下一个香蕉和一片面包。

比赛过程其实并无很多值得提及的细节。前半程跑得超级保守,速度就是一般轻松跑的配速。 这样跑过十六七迈后,因为进入了小镇牛顿地界的四五个连续的上坡路段,于是感觉就再不那样轻松了。不管谁再这里都会感到不轻松,这是必然的!牛顿坡也是波马的特点之一,如果有一天波马重新设计赛道没有了牛顿坡, 不知道会不会让人觉得遗憾? 连续上坡是颇费精力的,因为要不断积聚脑力专注于调动身体的潜能上。

过了牛顿,剩下五迈的大部分路途就都是下坡了,但这也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时刻。如果从上坡到下坡的转换过快,肌肉抽筋也许就再前面等着。另外,这五迈其实也隐藏着很多小的上坡,如果全力冲刺太早,小上坡就可能是功亏一篑的伤心地。这一段,我仍然保持耐心和专注,最后的两迈,并没有感到有明显的提速,但Strava 的记录显示,这的确是今天最快的两迈。

我知道,和Phire的队友们相比,自己的这个成绩是很慢的。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在训练不好的情况下,我能够调整其他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利用今天的好天气,跑出一个配速负分割来,而且赛完体感良好,无抽筋,无坐姿立姿步态的变形, 也算是风调雨顺,政通人和了吧。


💙💛💙💛💙💛💙💛 
【刘翔】第二次波马

第129届波士顿马拉松是我的第二次波马。报名前我约同学们一起来跑,只有黑哥一人同意参加。其实黑哥是我最希望来的。2013年,我们从费城送黑哥去跑波马,结果遇到当年的爆炸案。黑哥跑得快。我们在半小时前离开了等他到来的邮筒。那是第二个爆炸点。那时候我还没开始跑步。能跑3小时10多完成马拉松的黑哥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然 而,正是这年黑哥的经历激励起我还有我们的同学们的跑步热情。此后,我们班陆续有近 10 人完成全马。我也在2022年第一次参加波马。但是我最盼望的还是和黑哥一起跑波马。

黑哥果然按计划于19日飞到了波士顿。我则早上6点半出发,从费城开车前往波士顿。 我们在波马expo汇合领比赛号码。在那里,我们遇见好多熟悉的朋友。还有福吉谷跑群 群主伉俪。他们将一起跑波马。


我们按计划19号晚上去黑哥的同学,我们的朋友,马医生家住。2013年黑哥跑波马时, 我们也在马医生家住了一晚。过去12年,我们居然没有再见面。拿到号码后,我们就径直到了马医生家。12年过去,马医生夫妇还是老样子。一双儿女都离家去工作了。还是那 座大房子,只是后院多了果园菜园。对比12年前的照片,我们还是少不了感慨。 20 号周日,我们回到波士顿,相约和朋友们一起补碳。这也是每次跑马前的愉快的固定 节目。新朋旧友快乐的相聚。毫无顾忌地品尝美食。 

周一的天气真是太好了!华氏40到58度,阴天,是这些年波马少有的。我们住在起点 Hopkinton 附近,按计划在10点到达起点。建平和我一个corral,黑哥在前面,功翠则排 在后面。我按照2022年首次波马的经验决定跑8:30左右的配速。


不多久,建平就跑到前面去了。我在路上却幸运的遇到了传奇人物Jeannie Rice。她很爽快地同意和我合影。我一直保持既定地配速。在卫斯理学院附近,功翠追上了我。我立刻 请她帮我照些波马最强加油地的照片。卫斯理女学生的尖叫隧道是波马途中最难忘的。

过了欢快的尖叫隧道,我见到住在附近为我加油的高中同学一家。她从国内来这里给女儿带外孙。也是很幸运能在波马相遇。

波马真正开始是在尖叫隧道之后。我第一次波马的经验是,由于前半程一直是明显的下 坡,新鲜的双腿在鸡血的加持下很容易超速狂奔。高速下坡的巨大冲击造成的伤害会被快 速前进的喜悦掩盖。所以到了半程后的连续的上坡,我基本到了撞墙的状态,只能龟速前 行。这次我前半程始终把配速控制在八分半到九分。过了半程后,我仍然能保持正常的速 度到达终点。成绩也在期望之中。


比赛结束后我们回到起点的旅馆。建平夫妇盛宴款待我们。我们都甩掉赛前饮食的条条框框,香辣甜咸,大快朵颐。真是一场难忘的完美比赛!


💙💛💙💛💙💛💙💛 
【余景初】 波马回望

2025420号,星期日,下午5点,我站在波马赛道的终点 (Finish Line) ,看着四周熙熙攘攘的人流,心里有一点激动,一点紧张,还有一点茫然。我是怎么走到这里来的?

2022219号,第一次参加跑群活动,跑得气喘吁吁,走走停停,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完成了4英里路程。当年的7月,我决定用跑步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在两位帅哥李延龙和颜连学的鼓励下,用10分的配速,跑了5.8英里,那是我58年人生中跑过的最长距离。

同年8月,TMB之行的最后一天,我问自己: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要不要试一下半马?

202211月,跑了人生第一个半马:费城半马。202311年,跑了第一个全马:费马,成绩达到BQ标准。202411月,收到2025波士顿马拉松的录取通知。

在网上看到一位男士说:要想达标波马,今生只能熬年头,来世投胎做女人。今生我是女人,已经熬到了60岁,所以BQ是理所应当的吧? 

2025420日晚上7点,我和先生女儿一起,驱车前往波马的起点小镇Hopkinton,途中打卡两座雕像。

Spencer, the Boston Marathon dog.  20142022,在每年的波马比赛日,这只可爱的金毛犬,不管天气如何,站在赛道3英里处,嘴里叼着 Boston Strong 的小旗,为奔跑者加油打气。一只小狗告诉人们:什么是风雨无阻,坚持不懈。

 Dick and Rick Hoyt。许多人都知道迪克与瑞克父子俩的传奇经历。父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儿子,跑了70多次马拉松 (其中包括32次波马,完成了200多场铁人三项。他们的故事告诉人们:毅力可以坚持多久,父爱可以跑多远。马拉松是一项考验人的体能和意志的运动,我们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421号早上8点,在旅馆吃早餐,翔哥谆谆教导:波马的前几英里都是下坡,不要跑太快。我认真点头:记住了!

940分,乘坐比赛指定巴士到达运动员村。运动员村设在当地的高中校园里,偌大的草坪上人来人往,排列整齐的一长排流动厕所是马拉松比赛的标配。义工们散落在人群之中,拿着黑色塑料袋的负责收垃圾,拿着白色塑料袋的负责回收运动员们脱下的衣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看见几位站在屋顶上全副武装的士兵。波马的安全级别挺高啊。 

早上1020分,wave 3的选手们离开运动员村,步行约1公里,到达比赛的起点。附近有个CVS,操场上放了很多很多的厕所,实乃一景。不太宽敞的街道上站满了准备起跑的运动员 ,密集但井然有序。我开始感受到那种隐隐的紧张情绪。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周围声音嘈杂。我不知道有没有发号令,随着人流往前走,越走越快,看到地面上出现蓝色的START,我按下手表,开始! 

比赛当天的波士顿,风和日丽,气温在5060华氏度,难得的好天气。据说往年的比赛经常遇到恶劣气候。波马是著名的下坡马,下图是起跑不久后我拍的照片,感觉前面的人都在飞快地往下跑。我试图控制自己的步幅,发现并不容易,不知不觉中就会迈开大步往前冲。

 

波马又被称为乡村马拉松。从郊区出发,沿途经过几个小镇,最后进入波士顿市区。沿途的小镇居民很热情,在跑道两旁给选手们加油打气。有人叫喊,有人摇铃,有人奏乐,有人递上橘子香蕉,孩子们摇着小手,现场气氛很欢乐。

女儿特意从纽约赶来观赛。我们事先约好,先生和女儿在7英里处和伤心坡附近的右侧等我。跑过6英里后,我开始留心右边的观众,很快听到了女儿的声音。我高兴地跑到路旁和女儿击掌。女儿的加油声让我像打了鸡血似的,接下来的几英里跑得很快。赛后看成绩,前10英里的配速在8:40以下,超过了我预设的配速9:30。在后半程,我为这种忘乎所以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10英里 16英里,这一段跑得很顺利。时过正午,太阳很晒,我觉得有点热有点渴,于是每隔2英里就喝半杯水(草蛇灰线 )。波马的水站服务做得很好,每英里设有水站,而且是左右两侧都有。每个水站的前半部分供应Gatorade,后半部分提供矿泉水。水站多的副作用是每跑一段就会踩到地面上的水杯。

 

跑到12英里处,开始期待传说中的尖叫隧道Wellesley Scream Tunnel)。卫斯理学院的女生们会在比赛当天挤满赛道右侧,持续不断地欢呼尖叫,为选手们鼓劲。我先是听见尖叫声,然后看见了很多年轻可爱的姑娘们,有的举着牌子,有的挥舞手臂。这绝对是波马赛道上观众颜值最高的一段。我边跑边和姑娘们拍掌。女孩子的红酥手啊,且拍且珍惜。

 

在半程处看见有人举着一个牌子 ”1/2 way home”,顿觉心中一暖。Home 这个词,细细咀嚼,可以品出多种滋味。

凭借着卫斯理女孩传递的正能量,我很快就冲过了16英里。现在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先听好消息吧。好消息是赛程已经过半,坏消息是 伤心坡到了!

赛前在网上查看关于波马的信息,伤心坡让我心生畏惧。今年1月在跑步机上摔跤伤到膝盖后,每次长距离训练,超过15英里膝盖就会隐隐作疼,赛前我只跑过一次 20 miles long run。而波马最艰难的路段就是从1721 英里的牛顿四连坡。

第一个大坡我是跑上去的。刚开始下坡,突然感到右小腿后侧有根筋扯着疼,这是抽筋了?过去三年的跑步过程中,我还没体会过抽筋的感觉呢。我赶紧走到路边,扶着栏杆做了几下拉伸,再慢慢往前跑。

第二个坡我是走上去的,然后下坡时让自己深呼吸,缓口气,跑上第三个坡。来到最后一个坡,著名的伤心坡,我只跑了一小段就决定放弃,慢慢地走上去。这段时间官方拍摄的照片中,我都是很狼狈的走路模样。

先生和女儿在伤心坡前的右侧等我。女儿看见我就喊:mom, you can do it. 我马上振作起来,跑到女儿身边和她击掌,然后努力往前跑。家人的鼓励比吃胶有用多了。前方出现 Congrats on Summiting Heartbreak Hill 的横幅,我这连走带跑的,算是征服了伤心坡吗?

 

2125英里,基本是下坡路。功翠曾提醒过我:过了伤心坡后,前面的下坡不能跑快,否则容易抽筋。我也想要悠着点劲,却发现自己根本没劲了!当时的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 “心有余而力不足”。大脑说:我想跑;心脏说:我可以跑;双腿说:臣妾做不到啊!

我在21英里处的水站停了下来,扶着栏杆喘口气,旁边一位观众用鄙视的语气冲我喊:Dont stop, go run, go! 我赶紧往前挪了几步,免得他看我不顺眼。在水站喝了半杯水,休息了1分钟,继续往前跑了2英里,在23英里处停下,喝水休息。再跑2英里,在25英里处停下,喝水休息。

最后几英里,赛道进入市区,道路变得宽敞,路旁的观众越来越密集,叫喊声摇铃声大喇叭声汇集在一起,热闹非凡。终于看到CITGO的标志了,这意味着离终点只有1英里了。

在奔跑途中,拍到一位双腿残疾的选手。看他用两条铁腿一下一下地敲击地面,让我肃然起敬。马拉松是一项物理运动,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

 

在离终点线不到1英里的地方,跑过一座印有 “Boston Strong” 口号的高架桥时,我拍下了这张照片。2013415日,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案。几个小时后,Boston Strong 迅速在社交媒体流行起来。它象征着波士顿人的团结和坚韧。

QCC (Quarter Century Club) 是一个跑者俱乐部,入会条件是至少参加过25次波马,目前大约有一百多名成员,最高记录是跑过59个波马。这位跑者身上的 “33rd Boston” ,是 Boston Strong 的最好写照。

 

前方蓝色的终点线在望,我突然开始留恋这赛道。现场的气氛太好了,太热烈了!我放慢脚步,看看两旁的观众,然后开始最后的冲刺。嗯,不能算冲刺,事后看官方视频,我是软绵绵地跑到终点的。

完赛成绩是4:16:58BBQ。前半程用时1小时55分,后半程用时2小时22分,我这算不算是跑崩了?

回望波马赛道,心情很平静,没有欢呼雀跃,没有喜极而泣,只是觉得把一件事情做完了。有一点小感慨:人生真是挺奇妙的。三年前的我,绝对想不到,今天的我会站在这里。有一点小遗憾:后面的十英里跑得太慢了,平时的训练量还是不够。 

赛后小结:

  1. 这次波马跑得很开心。热闹的气氛,晴好的天气,井然有序的组织,尽职尽力的义工,热情的观众,上下起伏的赛道,完美!
  2. 17英里处小腿抽筋,有两个原因。一是前面跑太快了,二是上坡下坡的速度控制得不好。
  3. 跑完后第二天大腿肌肉酸痛,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感觉。我跑步的习惯是步频较快,步幅较小。波马有很长的下坡,奔跑时不知不觉迈大步,平时缺乏锻炼的大腿肌肉就要抗议了。
  4. 波马的厕所数量让人安心,厕所里卫生纸的数量让人忧心。前面说过因为天气有点热,也因为波马每英里都有水站,我一路上喝了不少水,结果就悲剧了。各位看官,您知道我去过几次厕所吗?四次!而且的而且,其中两次走进去后发现:out of paper! 如此尴尬的场面让我遇到了,只好自我安慰:咱也算是体验过波马的厕所文化了。好在我老人家听人劝吃饱饭,赛前得知波马中途的厕所经常无纸可用,在小腰包里装了一叠卫生纸。把这么没面子的事写出来,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参加大型比赛时,最好身上带些纸。
  5. 波士顿的太阳挺厉害的。比赛当天,在运动员村看见好些人往身上抹防晒霜,我还不以为然,觉得60度左右的天气不会很晒的。跑完第二天,右手臂出现烧灼感,居然被晒伤了。 

💙💛💙💛💙💛💙💛
【郑郑】Road to Boston


第129届波⼠顿⻢拉松落下帷幕。

当参赛者翻越 Heartbreak Hill,穿过 Boston Strong 桥洞,右转进⼊ Hereford,再左转踏上 Boylston,在震⽿欲聋的加油呐喊声中,⾼举双⼿冲过终点线的那⼀刻,⼼中的愿望不再只是⼀种想象,它已经变为了现实。 

那⼀刻,是⾃我的超越! 

那⼀刻,是⾝⼼双畅的释放!

在队友们的拥抱与祝贺中,林登完成了她的波⼠顿告别之战。正如她在赛后采访中所说: 这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她会继续奔跑,在新的赛道上书写下⼀段传奇。

飛跑团的⼩伙伴们,今年的波⻢之⾏,也各⾃有满怀的收获。⽆论你是否如愿以偿,完成 了赛前的⽬标,经历了波⼠顿⻢拉松的洗礼,你们都将变得更加⾃信,更加坚强!

草⻓莺⻜,春暖花开,新的季节已经到来。

归来的我们,依然会在路上,继续奔跑,奔向更远的远⽅。

感谢蒋伟为本文作序题跋!

飛跑团2025波马英雄榜 

🏅 刘翔        3:51:01
🏅 余景初     4:16:58
🏅 郑建平     4:00:24
🏅 王功翠     4:08:31
🏅 曾向飞    3:56:49 
🏅 李家宏    4:06:39 
🏅 文岳荣    3:44:28
🏅 张勤        4:35:38 
🏅 蒋伟        3:15:16 
🏅 郑郑        3:26:46
🏅 林静        3:50:23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2025 飛跑 | 星光熠熠, 闪耀伦马

Road to Boston

2025 · Jim Thorpe 飛跑在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