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战柏林,一场纪念Beck的比赛
侯晓冰
去年芝马之后,林静,郑郑和我以Beck之名组队抽签柏林马。幸运中签,林静把好运归功于我,我觉得是Beck的功劳。毕竟,Beck这样一个”如此德国“的名字,去柏林也是理所当然啊。
Beck,是帅气的金毛,在Phire大名鼎鼎。
他,是最帅的完赛奖牌模特;
他,是三次踏上波马赛道的幸运儿。
和Beck见面并不多,但时常挂念在心,就像不住在一起的家人。
21年费马之后,初见Beck,他那时已属高龄,对你亲近,就来蹭你一身口水;
22年五月,Beck来Doylestown,我们一起围观纪念日游行;
23年波马,和Beck同车一程前往波士顿;
认识Beck之后,
他,还是喜欢吃我私厨鲜肉小饼的馋嘴。
菩提树下大街
柏林马的训练于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认真。跑步五年,全马六场,从未进行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今年夏天,在第二个月的训练中偶然去跑了一次操场跑道,从此爱上了跑起来有风掠过脸颊的感觉。于是12*400,8*800,6*1200,6*1600间歇一一尝试。不同于每天枯燥的10公里,这种循环间歇为我提供了全新的乐趣与效率。林静和郑郑偶尔来到PV,Team Beck三人同练,交流心得,我也借机偷师。林静总有最新的训练课程,4321,长距离渐进,我学点皮毛,就已经体会到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高效。
8月22日,Beck离开我们去了汪星。此时,想PR的愿望变得真切,柏林马和Beck有太多联系,如果能跑一个好成绩,那便是对Beck最好的纪念。
12周,六次操场速度课,八次18英里以上的长距离课(其中三次20英里,非常感谢魏老师和老贾随叫随到的长距离陪练!)。几乎全部高质量完成,且身体状态远胜以往。第一次在赛前,我感到自己有已经准备好的底气。
今年春天两场半马比赛分别跑出1:43和1:42,以此推算全马应在3:35左右。考虑到最后六英里必定掉速,加5分钟,那么3:40完赛应是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赛前一周的半马tune-up原定在高中操场,结果操场因比赛关闭,最后直接在操场的停车场跑完,用时1:42,信心倍增。预定的比赛策略是前2英里8:30起步,随后维持在8:10-8:15,坚持到20英里,最后6英里即便掉到9:00配速,也能以3:41:40完赛, 实现PR。
然而,美好的愿望很快就成泡沫幻灭。跑步和种地一样,都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却也都靠天吃饭。比赛前两天,柏林骤然升温近10摄氏度。周四组委会发出高温预警信,希望大家以安全为先,调整目标。周日比赛炎炎高温,而周一立刻降温,仿佛专门和跑者作对。于是,我的3:40目标调整为3:50。
周六早9点半抵达柏林,落地就出状况。机长乌龙到把飞机停偏了位置,廊桥接不上,误差不过30厘米。要重新启动滑行,于是Takeoff的流程再走一遍,等到终于下飞机时,原本的延误之上又平白多耗半个多小时。从机场去往会展中心的马博会,有直达火车,只需40分钟。组委会很慷慨地给了参赛者四天的公交卡,交通算是便利。坐上S9火车,开了不到半程,通知全员下车穿街过巷乘坐公交去另一车站换乘。一路上没有任何组委会的标识和告示,差评。换乘的火车并不到会展中心南门,而是停在较远的北门。相同遭遇的一伙跑友一通暴走,抵达马博会时,又多花费了近一小时。
会展中心一进门,是个大熊立牌倒计时的拍照点。然而,没有任何明显标识引导大家,号码布要去右手边第一个大厅领取。我们径直往里走,在一个又一个卖货大厅徘徊,工作人员回答不出到底哪里拿bib。一想他们是商家的销售,不知道也情有可原。只有问到一位热心的跑友,才知道要去2-1大厅,但是他也说不清具体方向。Bib现场打印,聊以慰籍的是周六中午时分,不用排队。巍巍南开的加碳聚餐时间眼见已经晚了一小时,所以取完号码布和David合了影就离开Expo。David来自纽约岚山跑团,今年我们在长岛马一起当配速员。JFK出发的航班上偶遇到,庆幸遇到老朋友,要不路上这一通折腾,一个人早奔溃完了。
周六余下的时间加碳踩点,新老朋友欢聚,偶遇,略下不表。唯一的遗憾,是各种延误打乱了原本的计划,没能去新博物馆看一眼纳夫蒂蒂。赛前一晚竟然意外睡得香稳。
我们的住处紧邻中央车站,距离起点只需步行15分钟。比赛当天,从车站倾泄而出的乌泱人流,一起朝起点涌去,颇为壮观。路上偶遇岚山一队人马,其中有去年长岛马一起配速的老朋友且且。因为我不存包也不带手机,在起点入口的国会大厦前和他们拍了一张合影,便各自进场。报名时填了一个不知羞耻的3:30完赛时间,被分在第一波的最末一个方阵出发。这一波发枪时间是9:15,预估最晚9:30能出发,那就能凉快一些。天气炎热体现在还没开跑,穿跑步背心短裤走路都能出汗。去往出发区的路上,都是排厕所的长龙。欧洲人“崇尚天然”,不论男女都能肆无忌惮在公园各个角落就地解决,我们自叹不如。
到了Wave1的ABCD四区,发现并不很长,大部分人坐在马路牙子休息等待。数A区的人最认真,一小队人马在绕圈热身。我来回走动,盼望能找到林静和郑郑,却未能如愿。倒是遇到了同在Wave1的学长学姐:杨春,晓东哥曹津姐伉俪,少帅,还有DC的快腿飞鹏。照例合影后,各自回到方阵。我和经验丰富的津姐同区,她和东哥是芝马的资深配速员,今年又一起刚去了伦马配速。等待起跑的间隙,她教我往脖子后背和帽子浇水来降温。
天热降低了预期,但是并没想好怎么跑。习惯使然,还是戴上了配速带,把Nankai的队服换成更透气更散热的Team Beck白背心,背后别上郑郑准备的Beck照片。脚上穿的是家人送的爱心鞋,手腕上戴的是林静开过光的745,还有Beck的陪伴,跨过起跑计时毯的那一刻,决定先按照计划跑着,崩在哪儿就算哪儿吧。至少这样,这场比赛中仍有一段是心中预计的模样。
前十英里跑得非常享受,突然被人撞了一下。再看表盘时,发现总用时乱了,应该是不小心撞到按键了。调不回来,有一点点慌乱。不久,突然被人拍肩,转头一看,是郑郑,喜出望外。我心想,你俩摆烂这么早么,你们还在我前面出发的呢。他说老早就看到我了,喊半天我却没反应,所以他先追了上来,紧接着林静跟上来了,开心地说看到了我背上的Beck照片。终于,Team Beck赛道上合体,弥补了出发前错过的遗憾。不过我们并没有一起跑多久,他俩摆烂也比我快。郑郑问要不要带我,我拒绝了,跟不上也是痛苦。我自己把握节奏,该快快,该慢慢,自由一些,只叮嘱他在终点等我,他最后丢给我的话是:每个水站都要记得喝水。天热,我也是有备而来的,第一次手里抓个水袋跑比赛,多亏夏天训练锻炼了拿水袋,不至于跑完胳膊发酸。
过半程,赛道计时器显示1小时59分,我出发比枪响晚10分钟,所以实际用时1:49,和配速带一致。半程过后不久,GPS开始飘忽,连续三英里都显示7:50的lap配速。赛道里程以公里标示,脑子算不明白,于是干脆不看表了。直到这时候,进水站补水都还顺畅,需要减一点速,但是跑动中能拿到水,塑料杯子装得满满一杯,喝两口,剩余的往身上头上浇。水站的水比手里抓的水袋里的要凉,降温效果好很多。
德铁大楼
但是,越往后去的水站,拿水就越来越艰难了,速度也随之越来越慢了。因为气温升高,也因为大家都开始疲劳,所以用水更多,义工都来不及倒水。赛道很挤,我印象中只有一两处水站,设在赛道两侧,其余都只在右侧。桌子很短,不停下来是拿不到水的。电解水在本就不长的水站最末端,好多人直到完赛都没有拿到过。多么怀念我们自家的纽马,芝马和波马,水站绵长望不到尽头。每次停下来,先灌满水袋,再拿一杯喝后再泼。有两处水站没有勇气过去拿水,人太多,凹凸不平的地上都是小水潭,还有踩了一地的塑料杯子,怕摔倒。手里剩下的水不凉,但是能喝,比摔跤要强。
柏林马赛道的设计也是用心了,如果你喜欢历史,那么这一路要跑过的许多历史地标足以让你心潮澎湃。出发后直奔高耸的胜利柱,途中四次穿越东西柏林,终点前跑过勃兰登堡门,头上是胜利女神驾驭的四马战车,何等荡气回肠。这条被称为最快的赛道,总是让人容易联结到胜利。但是我没能在这条赛道上迎来胜利,却结结实实摔了一跤,怕什么来什么,也是神奇。大约在24英里附近,双腿刚从抽筋的边缘缓过劲来,能渐渐加速到8:45的配速。看到地上蓝色三条杠的赛道引导线,反应过来那是最短路线的标记。我决定贴着它跑,直至平稳冲线。
愿望很美好,但瞬间就被意外打破。谁能想到,引导线边上竟是一个凹坑,画线的人脑子莫不是也有坑?!一脚踩上去,人仰马翻,两边膝盖蹭到地面,不疼,但是小腿当即抽筋。体能已到极限,任何动作的变形,身体立刻回报以痉挛。幸运的是身旁就有义工,一个年轻小伙迅速展开双臂护住我,防止后方跑者踩踏。一位年长的姐姐弯腰查看伤势,膝盖只是蹭破皮,血都不多,可我站不起来。于是他们将我抬到道边,帮我按摩小腿。终于两三分钟之后,重新慢跑起来。可是不到一百米,大腿抽筋罢工。这是我在比赛中第一次抽筋,也是人生第一次大腿抽筋。只好靠边停下来。仍然庆幸,身旁有两个小伙子义工,我心想水站不多,赛道两旁义工却实在多。
组委会是预计了天气原因,赛道会有更多的突发状况,是有预案的。但是他们不从根儿上先解决问题,为什么就不能再多加设一些水站呢?!赛后大家吐槽最多的也是这次比赛的水站,急停取水,对于那些快腿选手无疑增加了许多受伤的风险。
回到我不能动的两腿,一个小伙让我靠着他,卸力到他身上。见没有好转,另一位提议把我放倒地上做拉伸。一个小伙子指着我的水袋,说你要多喝水。好委屈呢,是我不想吗?我今天还破天荒吃了7粒盐丸呢。亲爱的小凌为我准备的盐丸,当时我说6个就够,她给我装了12个。我都带在了身上,2个一包,已经吃了四包,中间给人碰掉1个。双腿被抬高的瞬间,我仰面躺着,太阳洒下来,耳边是赛道上痛苦前行的脚步声和街道两旁不绝的欢呼声。那一刻觉得莫名的解脱:不跑了可以吗,我能这样一直躺下去。
跌倒之后,微笑着重新上路
好心的小伙子为我按摩了许久,我属实于心不忍了,让他俩把我拉起来。谢过他们,继续上路,郑郑林静快到终点了吧,不能让他们等太久。家里邱老师他们一定是全程track,他们必定担心,因为不知我是出了什么状况。最后两英里,异常艰难,跑一段,走两步。每次走的时候,经过的女跑者都对我说加油,让我们一起跑到最后,你可以的!每当我再次跑起来,观众们不由自主为我鼓掌欢呼。强弩之末,因为陌生人的善意和激励,终于坚持到底。
终点计时4:03,手表记录运动时间3:53, 水站停下取水和两次倒地耗时10分钟。挂上奖牌,四处寻找郑郑和林静,却在人海中无处可见。反而遇到了正在领取各自六星奖牌的东哥和津姐,发奖牌的是波马组委会主席Jack Fleming,他们拉我去照合影。想起来背后带的Beck照片,取了下来,回头找了官方摄影师拍了Beck和奖牌的照片。
柏林两天两夜,时间上是如此短暂;但是这两天的心路历程,却又那么漫长。跑步让我结识了天涯海角的朋友们,这是一群赴山向海,用最大的热情去跑步和生活的最好的伙伴们。每一次出发去外地跑比赛,都是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的欢聚时刻,特别感谢Cheryl姐周六晚餐为我做的爱心面条,好吃到爆。除开天气炎热,柏林之行非常美好。
跑步和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一样,当你做到最好的准备,以为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但其实逆境才是常态,真正的挑战,是能拥有应对一切无常的心态。问自己要不要在家门口接着再跑一场,检验训练成果。想了一秒,不跑了。作为纪念Beck的柏林马完赛,于我而言,就是这一阶段的完结。努力训练得到的点滴进步,定会在未来的比赛中展现。
比赛当天,恰逢Beck满月祭,柏林马注定难忘。
Team Beck won‘t be defeated!
跑步是一场修行,你又圆满了一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