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芝加哥马拉松赛后感
翁乃栋
引子: 芝加哥,美国大城市里和我结缘的城市,九一年比利时毕业后第一个踏上的美国城市。还很清楚地记得海关很和蔼的官员说Welcome Dr. Weng. 当时就觉得很受欢迎的感觉,尽管是一个才刚刚毕业的学生。九七年从美国大药厂惠氏公司离职去中部重新开始新的职业,记得刚好在芝加哥时听到广播里不断播放英伦玫瑰Diana 过世,顿觉很伤感,不管怎么说她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两次人生中事业上最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和芝加哥有缘分,后来在星州Madison 上班也多次来芝加哥,去La Salle 街的中国领事馆办理护照延长。唐人街也是我们中国同事们常来的地方,就是压根没有想过要跑马拉松。当时只是听说过有马拉松这么一回事,遥远又美好但和我没干系。谁知道神不知鬼不觉也上了这条贼船。十多年跑步让我们认识很多新朋友,实际上很多早就在各个跑群和史翠花里神交心仪多时,见面当然也就一见如故。我们的业余生活很多围绕着这个既受苦又花钱的爱好,偶尔也被人称为大神。实际自己也很清楚是什么材料,根本够不上神的级别。只是人老了拿上老年证自然而然地被忽悠成伪大神。今年三月在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瞎猫碰到死老鼠的运气下,在Myrtle Beach BQ. 自个也屁颠颠地觉得有点像大神了。结果,这假大神的光环立马在芝马被破了。话说成绩如何实际也不太重要,高兴安全健康就好。但实际心里还是有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觉,跑得不理想还是有点耿耿于怀。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也好有针对性的改进,争取在费马进步。
芝马是我们大满贯中第二个,今年也是我跑马十周年。记得2008年第一次在Harrisburg 跑马时的激动心情,细细数来这是第十五马。和我一起开始跑马的大牛有人已经完成了五十州。芝加哥马拉松是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其他五个是伦敦,东京,纽约,波士顿和柏林,芝马和柏马是比较容易中签的。去年九月柏林马拉松已经领教过大型马拉松的兴奋和挑战。想出成绩也不是很容易。不过Helen取得了个人的PR. 我则是在几年断断续续受伤的情况下首次跑进三小时五十分钟 (三小时四十六分钟。正好和今天的芝马一模一样,也是在雨中完赛)。完成柏马后芝马就成了我们下一个目标,不过我们从来没有过要跑六大马的非份之想 (六大马的完赛奖牌看上去像个大大的烧饼)。
准备:今年三月份Myrtle Beach 马拉松完成我的史诗般的壮举后就经历了一些挫折。先是鼻子出血有一个多月没有跑步,只好以走代跑再写几首打油诗,六月初在San Diego的全马也只能换成了半马。今年夏天基本上以骑车为主。从一开始二三十迈一直到百迈。骑车的耐力和速度都有进步,并以新州的Gran Fondo为骑车的收宫战。在寒冷的风雨中骑行,107迈和近九千英尺的爬升,自己找罪受。没有想到九月初会这么冷,没有带长袖和雨衣, 中间五个休息站只敢停了一个又怱忙上路,完了钻进车里十分钟才稍微暖和一点,不过跟着儿子骑心里踏实多了。连续不停的爬坡使得右边的Hip有些受伤,从九月九号的Gran Fondo 到芝加哥马拉松只有四个星期的时间。来不及休息赶紧就从每周二十迈加到近五十迈。不过也就维持了两星期就Taper了。整个夏天单次最长距离半马,没有LSD. 速度跑还不错。基本可以维持在8分钟一迈的速度。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有什么样的训练就有什么样的比赛结果。这次芝马就完全验证了此千真万确的真理。
芝马:周五从费城直飞芝加哥。晚上就在城外Prospects Height 的Radisson 住下。小城里的Outback 牛排又便宜又好吃。周六上午去Expo取bib,约好了和在芝城驰跑群的朋友见面。虽然没有见过但在史翠花里和驰跑群早就熟悉,见面也像老熟人一样。然后再会咱们飞狐百骏的帅哥美女,大家见面好高兴,互祝跑出好成绩。这些弟弟妹妹们真的很有天赋,有的跑不到一年就己BQ了,看身材也都比我们像跑者。 直到现在在健身房里我还是被认为是撸铁的。晚上住Michigan Avenue 上的Allerton Hotel. 这是芝加哥第一幢摩天大楼,上世纪末就被命名为芝城历史文物。楼顶上是芝加哥最早的tip tap top. 当年的美眉已不复相见。
周六晚餐本想去吃牛排的,走到一半天下起雨来再加上起风,凉凉的天气。正好有Whole food store就进去买了点回酒店吃。Helen喜欢Pizza 就买了两块和一些其它的蔬菜。Pizza不太热吃下去不是很舒服。
周日清晨一大早出门的时候细雨濛濛,不是太冷但湿度挺大。每次跑马比较享受的就是看跑者从各个方向朝同一个地方走去,路上和可能一辈子就见一面的跑者有说有笑。一迈多的距离一会儿就到了。受组委会照顾Helen也被换到同样的Corral,这样我们就可以同时出发。
这次因为准备不足就给自己订了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最高目标是在健康不受伤的情况下3:35完赛,最低目标就是完赛。 好多大牛们都能将每迈的感受写出来,我好像每次跑马对其中的过程都记不太清楚,就像每天开车一样。在去起跑线的路上正好碰到驰跑团的双辉夫妇,他们俩都是长跑达人不过这次有伤就把家门口的芝马当LSD了。从赛后驰群的照片里看到两位着同样的衣服,肩并肩跑步也是芝马一美景。和他们一起跑几步后就互相祝福各跑各的了。一路上华人跑者真不少,想找找有没有认识的人也很难认出。跑到十多迈时雨很大,鞋里都进水了,跑完后起了三个血泡。我很不喜欢在湿湿的路上跑,好像每步都有点打滑,用不上劲。身上费城跑团的兰色背心早就在雨中湿透,凉凉的衣服贴在肚子上很不舒服,头天晚上吃的Pizza也好像有点不消化。从第十迈开始每三迈就吃一颗盐丸和一个Blok,跟着3:30的兔子也不觉得吃力。剩下的记忆就是到二十迈时右边的hip觉得不太舒服,慢慢地就眼看兔子越跑越远。脑子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气喘,但脑子就不停地指挥身体,你平时没有跑这么长别跑了,脚步就不知不觉放慢。到二十三迈时Hip真的开始痛了,也不知道是真痛还是脑子看我慢得还不够,就命令Hip开始痛。
总之平时没有练,到时各种古怪的想法都会一起来,目的就是让身体罢工。过唐人街时很热闹,可我好像也打不起精神。脑子终于胜利了,我就决定走走跑跑以不加重疼痛为主。 最后三个半迈用了四十多分钟,要是拚一下跑进3:40应该还是可能的,但动力不复存在, 回想起来还是有点遗憾。再就是到终点还有八百米时想着无论再慢也要跑过终点,要对得起身上咱费城跑群的队服。Helen很快就以五小时十四分完赛了,是她今年的最好成绩。她总是从头到尾以最佳笑容摆好随时照相的姿势,还居然一次又一次地以比平时训练速度快三分多的Pace完赛。
也非常感谢福吉谷的小伙伴们在遥远的费城和我们同时开跑为我们加油。看他们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台阶上意气风发的样子,根本感觉不到都已经跑了二十迈。看来不久的将来大神和女神就会在此冉冉升起。我们有最棒的跑群!
结语:晚上我们在Michigan Avenue 上走过运河大桥,正好看到满客的游船 First Lady Chicago 从桥下过。我们俩举着奖牌向游客们挥手致意,游客们也舞动双手致意。再见了芝加哥!祝大家安好!也许我们还会回来再跑芝马,再来探索这个和我们一生有缘的城市
Helen Weng
我们有幸参加10月7日芝加哥国际马拉松大赛,虽然恍如做梦,却也验证了梦想成真。
第一次听到芝加哥马拉松比赛是乃栋的老板Tim在十几年前的经历,当时只知道芝加哥马拉松是世界级全程,距离26.2 英里,每年一次,几万人参加的跑步比赛,其它细节没去研究。不料去年十月份乃栋和我同时中签信息传来,是继去年柏林马拉松后的又一个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从中奖到完成比赛经历了训练,受伤,恢复及再次比赛的循环,获得今年马拉松的最好成绩。其中的训练是时间的堆积,汗水的流淌,是战胜自己年纪的勇气。
芝加哥马拉松是我今年的第三个全程马拉松。Myrtle Beach和Red Pocono 马拉松我都倒数第几名完成全程,又累又灰遛遛的。两次都是六个小时零几分跌跌冲冲地踩着终点线,跑完直嘀咕年纪不饶人。但我没停过训练,每天在跑群里受教育,不时地被打鸡血,夏练三伏,戴着太阳镜,脸上有明亮的熊猫眼镜痕迹,成为一个笑话。自从三月份短暂右膝受伤,一边恢复一边减少训练量,直到完全恢复,然后开始加力量训练,包括在健身房作哑铃操,划船,骑自行车,然后走山坡,每天一个半到二个半小时训练,休息一天,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星期六星期天与小伙伴群跑或者自己没有目标地跑几个小时,每天累得倒头便睡。周末则是长距离慢跑与快走结合, 十几英里一次,以自己的感觉为度。练得身体在烈日高温中能承受数小时户外运动而无中暑。离开芝马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候,不幸在公司聚会玩跳绳摔了一跤,扭伤右外踝,立刻自救,慢慢恢复训练.
比赛前一天夜里2点多被雷雨吵醒,躲在旅馆的被窝里祷告跑步时不要打雷下雨。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跑者必须取参赛号码。从开始拿号码牌起我就感到有福了。首先芝加哥驰跑团的小伙伴给我们一些有益的信息,我对工作人员说我的成绩有改善,要求改换号码,排到更前面,竟然成功地将比赛号码由6万多号升级为2万多号,给予我这第十次全程完赛提供方便,这个方便的体会在跑时更加深切。
比赛那天一早5点半离开旅馆,一路上4万多人从四面八方冒着小雨聚集在起跑线,我俩都 在D组同样的corral, 有两条路同时通向Corral 入口。我们落在慢的半晌不动窝的一队,看到对面的人流行动快如水流,而我们这边抱怨不断,噢,原来慢的原因是安全检查,过了了安检,人们跑着去存包,排队入厕,国歌结束了,排队进展很慢,终于跑到不同的区域才放松,比去年柏林马 拉松好多了,柏林入厕要缴费,流动厕所还少。终于快速进入corral D,两分钟不到就踩上起点线。因为这次站在快队,眼巴巴地看着人们往前,告诫自己掌握速度,节奏,保持平衡,不要一激动跑得太快了。这次争取匀速跑而不是快跑快走。跑至八迈时遇上倾盆大雨。顿时从头到脚没有干的地方,幸亏这次戴上有沿的帽子,还能看清路线。在七迈标牌给一着白底花旗袍的小姑娘照了三张相。后来才知道她属于白骨精跑团。跑到十三迈时好像一点也不累,一路上不知怎么回事看到各种掉队的兔子,看来兔子也有跑崩的时候。跑到十九迈还在做梦能进五小时,在二十二迈赶上一高个男子。他正在走,我就对他说要深吸气深吐气。 一路看到有不少中国来的各种年纪的跑友在走, 我用中文大声对他们说些鼓励的话,他们就说谢谢阿姨。看看还有八百米,冲线有点累,咬咬牙坚持。还有三百米时真的冲线了,一下子超过五十多人。有一黑人小伙子也想超过我, 但一直未能成功,最后成我冲线时摄影的背景。
乃栋早在终点等我了。总共四万四千四百四十七人完赛,最快的二小时五分多,最慢的九小时七分多,每人一块奖牌大小都一样的。为了这块奖牌每人都是落汤鸡累成狗,满街都是脖子上挂奖牌的跑友,值!
跑完了,恢复就是拉伸慢走按摩脚,喝水排体内运动堆积的乳酸,两天后又恢复正常上班及训练。这次芝加哥马拉松给了我信心,完赛时间比去年柏林马拉松慢十一分钟,与今年上半年两次全马的六个小时相比进步四十多分钟。我在变老,但是慢慢地。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