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輕撫
蒋伟
魔馬(Myrtle Beach Marathon) 比賽已經结束兩個星期,右脚跟腱的酸痛也消退了, 仍然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說是去参加比賽,但更像是一次簡單而短暫的海邊旅行。
2018年11月,費馬結束之後,在跑群聚餐的時候,和乃棟、Helen無意間聊起魔馬的事情。經他們推薦,感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賽事,景色宜人,賽道平緩;加上3月初的海邊,天氣不冷不熱,是個跑馬兼旅行的好機會。12月中旬,休整兩週之後,我们三个人商量着,一起就把名給報上了,计划來一次說走就走的跑步旅行。
一、十週計劃
比賽是在3月2日,從聖誕假期開始進入訓練,滿打滿算只有十個星期。把十周的訓練,放到4月份波馬的計劃週期裏面,就當是波馬之前的一次龍潤吧。去年平均55邁的周跑量,有氧能力打下了底子,也給自己增強了很多信心,短時間內把周跑量增加到60-70邁,應該問題不大,只需相應地加強一下速度訓練就可以了。
訓練計劃,還是以簡單暴虐的漢森為藍本。前後十周,除了第一週全部 Easy Run 堆跑量之外,剩下的九週,對應了漢森18周計劃最後面的九周,稍作修改,把週日龍潤和平時恢復跑加多一些跑量。其中,週一和週五是恢復跑,週二和週四分別是間歇訓練和配速跑,週三休息,週六 Easy Run,週日龍潤。這樣基本做到了3個 Easy Run 和3個 Hard Run 搭配相間,并且快慢長短結合。
二、訓練變化
訓練計劃看似簡單清楚,不用看就知道第二天該跑什麼,怎麼跑。但是真正執行起來,卻又有很多的變數。
恰逢聖誕假期和新年的第一周,以休整恢復為主,周跑量42邁。
第二周增大跑量,陸續加入間歇訓練和配速跑,周跑量增加到50邁。由於很長時間沒有進行間歇訓練和配速跑,心肺能力和肌肉耐力都對馬拉松配速(MP)很不適應,一開始感覺有些吃力。
第三周到第九周,這七週的時間里,周跑量基本維持在60-70邁之間,間歇訓練和配速跑也漸入佳境。訓練進入二月份,雪下的比較多,冰雪地面上比較難達到MP配速跑要求的速度。有兩個星期,臨時改動計劃,接入AM55的訓練計劃,把周四改為中長跑(MLR)。等到週末天氣好轉,路況改善,再把錯過的配速跑融入到週日龍潤中去,感覺效果還不錯。
训练到第七周,跑完間歇訓練之後,感觉右脚跟腱有一个痛点,自己沒有太在意,還是完成了接下來的兩次訓練,但是周日跑完18邁的龍潤之后,忽然嚴重到右脚走路都有些困难。跑後立馬冰敷加消炎药膏按摩,连续休整了两天,但還是没有起色,就又開始从恢復跑开始,慢慢调整回原来的训练计划,期望著可以邊訓練邊恢復。右脚跟腱的酸胀和肿痛,时轻时重,就這樣一直坚持到最后一週的Tapering,還沒有太多的好轉。
從聖誕假期,儘管自己已經相對控制節假日里的飲食了,還是增重不少。假期一結束,馬上制定飲食計劃,減碳水和高脂肪類食品。十周之後,成功減重16磅,賽前的體重達到了自己預訂的目標。
跑步訓練計劃有很多,各有各的特點和優勢,適合自己的才算是最好的。在訓練的過程中,既要嚴格去執行計劃,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合理的調整。這次的十周訓練,感覺對提高比賽成績有幫助的幾個方面是:
慢速有氧長距離跑:去年六月份開始,為準備十月份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 (MCM),我選用了AM70,然而由於天氣炎熱和自己身體原因,速度訓練無法實現,幾乎所有的訓練都是在一個相對舒服的配速里完成,由於周跑量基本維持在55+邁,有氧能力和跑步经济性得以增強。這也為準備魔馬的比賽打好了有氧基礎,周跑量加到60-70邁,並沒有感到很吃力。
龍潤訓練漸進提速:十週的計劃中,週日的龍潤只安排了一次20邁,兩次18邁,一次16邁,其餘的都是13邁。但是在配速的掌控方面,基本上是開始慢跑,尤其是前2-3邁,然後逐漸提速,最後1/4的距離達到期望的MP配速。這樣的訓練效果,可以儘量模擬在比賽中如何防止後半程掉速的情景。
週末背靠背加週一恢復跑:週六的 Easy Run 和週日的龍潤,跑量維持在22-26邁左右,再加上週一5-8邁的恢復跑,在疲勞累積的狀態下,對於MP配速下的耐力表現和快速恢復能力得到加強。
間歇跑訓練:相對於有氧能力,MP配速的記憶更容易被忘記。重新再恢復對於MP配速和間歇跑速度的印記,從開始嘗試,到留下記憶,大概需要三到四周的時間,不斷重複。隨著訓練的深入,可以高質量地完成間歇跑中 6 x 1邁,4 x 1.5邁,3 x 2邁,2 x 3邁的升梯和降梯訓練,馬拉松配速跑完成的也越來越輕松。或者說,同等強度下,跑的更快;同等速度下,跑的更輕松。心肺能力、以及肌肉和跑姿都對MP配速有了更好的適應能力。
神鞋助我:Nike Vaporfly 4%跑鞋,重量轻,弹性好,跑起來更輕松,確實可以幫助提高不少成績。比賽前的一個3*2 間歇和11邁的配速跑,完成的質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三、海邊比賽
比赛是在周六,周五清晨完成最後3邁熱身,拎上揹包,驅車和乃棟、Helen匯合,奔赴機場。中午在机场候機的時候,就开始了赛前的补碳,每人先来一份白米饭、壽司垫垫肚子,傍晚到达Myrtle Beach,入住酒店之前,又美美地享用了一盘海鲜意面,吃撑了。買好早餐,入住酒店,备好赛服,晚上九点半,按计划早早歇息。
早上4点醒来,補水吃早餐,上廁所排空,穿好赛服,一切就緒。5点半,乃栋开车一起載我們去起点。天还很黑,路上的车辆不多,但基本上都是去比赛的。氣温預報60度,濕度大些,沒有想象中比賽最佳氣溫的涼爽。寄存包裹,廁所排隊,大概賽前十分鐘,各就各位,準備起跑。
魔馬提供的官兔比較少,前面的只有3:00、3:15、3:30的官兔,15分鐘一間隔。根據自己的完賽目標,我和乃棟相約一起站在了3:30和3:15的官兔之間。在輕快浪漫的熱帶音樂中,比賽開始,隨著人群沖出起跑線。
我和乃棟一前一後,不到一邁,就已經超過了3:15的官兔,比計劃跑快了,但還算輕松,想著後面再作調整吧。一邁之後和乃棟分開,各按各的計劃配速行進。第2邁,第3邁,計時表都是顯示6:55的配速,沒有怎麼調整下來,感覺自己這次會跑的比較快。訓練的時候,最後一次的MP配速跑是在這個速度下完成的,所以多少心裏有點底,於是就決定先按這個配速跑吧,能跑多少是多少。
12邁之前,都是按照這個配速行進,儘管氣喘吁吁,卻可以掌控。12邁開始,右腳跟腱有些酸脹不适,加上10邁水站沒有補到水,有些口乾舌燥。如果再按照這個配速跑下去,不確定右腳會不會突然罷工,更擔心天熱跑崩。於是,決定降速到7:10左右。萬一不能完賽,至少前半馬是按照間歇跑來完成的,算是一個高質量的訓練了。13邁的時候,從路邊水攤抓過一支瓶裝水,抓緊補水,並把鹽丸和止痛藥吃下,感覺好了很多。天真熱,手套也扔掉了。
20邁過後,經過一座公路橋,再轉過一個有很大弧度的街區,進入到低矮樹林裏的小路。右腳跟腱依然酸脹,左邊腿部和臀部的舊傷也來跟著搗亂。前面和後面的人不多,頓時感覺好像沒有了目標,速度也有點難以控制。21邁,看到前面有一名选手,步幅大,速度穩,始終在我前面大概100米開外的地方,我就把她當作私兔,緊緊的跟著。這樣跑過了22邁,23邁,24邁,感覺路好長,心裏也默默地、翻來覆去地數了無數只羊,真想停下來啊。
25邁過後,跑出了樹林,彷彿感覺到一絲海風的涼爽,路上行人漸漸多起來,輕松歡快的熱帶音樂聲,被海風吹過來,時隱時現,終點近了。又穿過了幾個街區,在加油歡呼聲中,衝進體育場,衝向終點。
四、海風輕撫
多謝乃棟和Helen在赛场上并肩作战。此行一路细心關照,預訂班機旅館和租车,研究比賽路線,有你们真好。
感謝家人持久的支持,祝福和鼓励。儿子同天也有一场重要的比赛,儘管不能親自到赛场上助威,但是我們商量好了在心里为彼此加油,能够和孩子互相鼓勵、共同進步是让人愉悦的。
感謝一路陪伴、一起冬訓的小夥伴們。在一起,互相鼓勵和加油的力量是強大的,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都被你們那些鼓舞人心、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著。
比賽結束了。乃棟和Helen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相互慶賀。臨行前,一起來到海邊,合影留念。蔚藍天空,海風輕撫,享受著比賽後的這份簡單和清爽。
五、後記
去年費馬賽后,跑群裏的教授魏強寫過一篇短文,提到了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中清瀨和阿走的一段關於快和強的對話,"光跑的快,是沒辦法在長跑中脫穎而出的。天候、場地、比賽的發展、體能、還有自己的精神狀態 --- 長跑選手必須冷靜分析這許多要素,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也要堅韌不拔地突破難關。長跑選手需要的,是真正的強。所以我們必須把強當做最高的榮譽,每天不斷跑下去。"
年初,把書買來,認認真真讀了一遍。書中十名熱血青年一起訓練跑步,克服困難,創造箱根驛傳奇蹟的故事,倍受鼓舞。書中的阿走,通過訓練比賽,在簡簡單單的跑步中,變的更強。
跑步是一項簡單的運動,但是跑步所體現出的哲理又是不簡單的。我們每個人跑步的起點不同,終點不同,目的也不盡相同,然而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裏呼吸著,奔跑著。
奔跑著,去不斷地磨練自己;奔跑著,去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奔跑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蔚藍天空,海風輕撫,我心依舊。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