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际会的费城马拉松(下)
编辑:佳临
摄影:Theresa,杨氢,马东林,方晨,张鸿,王亦文,林合,以及所有啦啦队的无名摄影师们
小编搞怪之嘻嘻哈哈
1. 好几位摄影师都惦记的蜜蜂二人组
2. 哥,这里不打拳,您跑错地儿了! 瞧您这俩拳头,把美女都吓跑了
5. 谁需要胶?我们有饼! 小声告诉你:昨天跑半马赢的
6. 弱弱地提醒你:姐,别忘了比赛
8. 妹子,哥吃口胶再陪你一程
9. 我们终于在一起了
摄影师之火眼金睛
马东林 --12迈啦啦队
1) 现场拍摄的挑战和享受
现场挑战是如何把握运动员从被我们的眼睛搜寻到,迅速聚焦并按下快门的瞬间。在众多跑者簇成一堆时,辨认自己人变得极富挑战, 尤其是在赛程的前半段。 此时摄影师的眼神偏爱“黄红等艳色”, 对其它服色反应相对迟钝。所以建议我们自己的跑团在订制队服时能采用明亮色,下次比赛好来它个集体“艳丽亮相”, 大片层出不穷。
整个马拉松的过程令人振奋,团里马拉松队员的优异表现和成绩让人鸡血满满不禁自问要不要来年也费马一次!(Theresa:这段仅代表12迈啦啦队,尤其不代表25迈啦啦队!)
我们非常享受啦啦队的精诚合作。当运动员累得饿得顶多吃胶时, 我们啦啦队员笑吃肉包(见下图), 多谢DEER团长张震的关爱!
2) 最容易最喜欢拍的跑者是什么样的
最喜欢跑者在远处看到我们时能主动与我们进行眼神的交流,无须眼睛“放电”但给我们个“面子”还是要滴,更喜爱你们能张开臂,作胜利的姿势。(Theresa:最难拍的是跟着一波跑者过来的,很容易被淹没在别人身后,跟摄影师捉迷藏我们认输。)
3) 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有许多运动员令人印象深刻,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的俩位小小啦啦队员。她们跟随自己的妈妈,在严寒的天气里不恋热被窝,随军行车百里步行数里与我们一同欢呼鼓励运动员。
Theresa -- 25迈啦啦队
时光飞逝,没想到已经和费马结缘一整年了。去年为了支持发小第一次现场看了马拉松,就此开始了和飞狐福吉谷一年的缘分。承蒙大家的厚爱,跟你们随拍这一年不仅锻炼了我的摄影,也被大家浓浓的友情所环绕,感恩和你们的相遇。
9月摇滚半马已经给出了不少摄影师角度的意见,这次就不再复述,最重要的是扬起你的笑脸,稍微放慢你的脚步,我们一定努力锁定你。
最后想说,不用感谢在寒风里为你们守候的摄影师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你们自己!你们许多人说过跑步的初心是想遇见更美好更勇敢的自己。也许你们没有看见,但是我们的镜头看见了,无论是轻松自如胜券在握的你,还是痛苦挣扎咬牙坚持的你,你们的眼神和肢体语言都一样坚毅,在跑者的征途上你们都有一颗勇士的心。 请继续保持初心,努力向前!在你们奔跑的路上,我们的镜头会一直追随你们美丽的身影!
杨氢 -- 25迈啦啦队
拍摄马拉松和拍任何体育项目一样,最大的挑战是要把焦对实了。特别是如果你用长镜头和大光圈把景深弄得很浅,对焦就变得非常挑战。但是当你对实了要拍的跑者,可以数得清他/她的每一根头发,而同时焦外又像奶油一样的润滑,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
跑者要拍出好照片,一定不能混在大部队里。最好是在两侧,而且与前面的跑者有一定距离。这样摄影师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对焦,构图。同时,跑步的时候最好抬起头来,看着前方。坚定的目光让照片加分很多。
张鸿 (友情参与,普林越野队)
1. 现场拍摄的挑战和享受
主要的挑战是追踪队友,也是最大的享受。
2. 最容易、最喜欢拍的跑者是什么样的
有表现力的,包括服装姿势等等。
3. 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拍了两个打扮成蜜蜂的女跑者。
王亦文(友情参与,普林越野)
现场拍摄最大的挑战首先是很容易错过目标,尤其是对不熟悉的面孔和着装不明显的队友,其次是即便盯住了目标,也很难保证拍出效果很好的画面。
最享受的当然是抓拍到了队友的矫健的身姿并对他们大声喊加油,同时也感受到整个赛道的热烈气氛并拍到一些很不错的场景。
最容易拍和最喜欢拍的主要包括两种情形:第一是在大块的wave跑者群之间的空档里人数较少的跑者当中,如果看到了队友就能有很好的拍摄效果,第二是在大弯道大地方可以在盯住队友之后沉着地抓拍。
在当天,除了尽量多地拍到队友,同时也拍到一些大场面和一些有含义有趣的场景。拍陌生人不手忙脚乱,效果倒反而更好。没有把每一张图片都过一遍,只是挑出几张有代表性的反应大众跑者的体育精神的画面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了。
跑得像阵风,悄无声息的,都是精英选手,大多数普通跑者跑了快20迈时,都或多或少步履维艰,一脸苦大仇深,少数步伐轻快,身姿轻盈,面带微笑甚至狂笑的,则都是牛人。
这次我首次被委以摄影师重任,本来是想充分利用观察员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颇有不便。当观察员发现目标时,我自己还是得顺着观察员指出的方向在人海中找出目标,跟自己在取景框里用长焦找人相比更加手忙脚乱。
事先知道跑者的跑服和装束对摄影师来说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并没有见过宣传部长佳临,但我记住了她上传的定妆照,透过镜头,我在人海中抓到了她的身影。
对于啦啦队员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啦啦地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附近沒有停车场就更加的不容易。我这次报名在20迈啦啦,正是线路折返处,对拍照来说有两次机会,是个不错的地点。我们为了方便将啦啦用品带到赛道边,特意想把车停到赛道附近,但20迈处的街道都是单向坡道,加上封路,停车着实不易。好在我们人品太好了,居然在离赛道两个车位的小巷里找到一空位,把我的Mini van妥妥地塞了进去。不过,我们下班时就惨了,由于赛事还在进行,街道未开放,我不得不将车从小巷里倒着开出去,在跟双向主道相接时,一个队友不得不下车,站在十字路口中央当临时警察。
作为有过参赛经历的我来说,深感啦啦队的重要。当我们身心疲惫时,来自亲朋好友的每一声加油都是强心剂,可以支撑我们朝着终点坚定地跑下去。
啦啦队员之唯恐天下不热闹
1迈处的岚山啦啦队员
12迈啦啦队
14迈红帽腰鼓啦啦队
张震 (友情参与,鹿跑团团长)
寒风瑟瑟,坐标费城,气温36度,家门口的马,飞狐精心筹备和组织了一支啦啦队,设立了四个加油站为50多名周边的华人跑马者加油,我们是12迈处的第一加油站,早早起床,早早就赶到加油站,还蛮兴奋的,要说我也是从一名啦啦队员开始走上跑马这条贼船的,今天也算是重操旧业,不同的是,啦啦的队友来自不同的跑团,不同的州,被加油的跑者也不再是一个。
寒风凛冽中,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从身边掠过的充满正能量的跑者,而是我们的加油站的两位啦啦小萌女,Sophie和Allison,成千上万的跑者对她们来说是陌生的,能5点左右起床,在寒风里一站就是数小时,是何等的毅力和坚持,看着Sophie一手举着前一夜和Ava花了两小时制作的poster,一手伸出去和陌生的跑者击掌加油,并一直高喊“keep it up“,被感动到的不只是我,还有许多跑者和她击掌互动。家宏即使有PR的计划在心中,也特意放慢脚步和Sophie High Five加油。
12迈对全马来说,只是半程,此时的跑者还正处于最好状态,个个神采熠熠,脸上的笑容也灿烂无比,腰板儿也直。今年BIB的号码是淡绿的底,白色的号,有点测色盲的赶脚,要想在茫茫人海中,从号码上找到要加油的人,绝对是指望不上的,只能靠认脸和衣服,穿了队服的好说,没穿的,就如大海捞针,摄影师马东林和方晨也是为了宁错照一万也不放过一个的宗旨,逮着个长得像中国人的就照。观察员老黄真是没得说,火眼金睛的貌似有千里眼,老远看见就给摄影师通风报信,但由于跑者往往从身边一闪也就几秒,很容易错过,敬业的摄影师就要扛着长枪跟狗仔一样追着照,好在给力的摄影师都有着跑马的底子,不然早早就累趴下了。
作为啦啦队员,并不觉得多辛苦,因为能有幸结识了远道而来的普林越野队的正谊和Sherry,能和跑马的队友站在赛场外一起为费马的跑者加油也是一种新的体验。感谢刘光良车全马后的服务,还有一起来加油的所有伙伴们,张曼,璞玉,邹莟和王思湮。此时耳边仿佛传来了那首歌“朋友”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么
......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
建议以后:起跑点最好有个报道加油站,比如存包处,给每个跑者照张像发到群里,便于其他加油站的观察。
黄凌毅
马拉松比赛无论是参加大的(如纽马)或小的(如VIA),每次总是非常感恩志愿者和啦啦队加油打鸡血 (特别象今年波马那种天气下)。记得去年的费马,听到不认识的啦啦队喊我的名字后鸡动呀! 今年费马没参加比赛,加入了飞孤跑群的啦啦队为PHIRE跑群,新州及纽约州的其他跑群小伙伴加油。
最上镜的高隆隆
淹没在人群中的白峥
最擅长煽情的大队长
恭喜所有完成费马的小伙伴们,你们最胖! (刚google 一下,there are about 570 marathons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 year and approximately 0.5% of the US population has run a marathon)
费马狂欢节结束了,宣传部长这次征集啦啦队员们的感受,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开心啰。前有魏教授的专车往返,全程有平安谷的腰鼓队欢乐作伴,结束之后的聚餐吃到酣畅淋漓,是不是很开心,很快乐!
还记得在小肥羊毫无忌殚地吃着热腾腾的火锅,听着领导们的豪言壮语,看着伙伴们热情的击掌和拥抱,一个服务员禁不住地问我们,是不是你们当中有人中大奖了?谁会想到有这么一群人花了钱遭了罪之后,然后聚在一起嗨翻了天。在大家愉快地交流当中,快乐在人群之间互相传染着。
啦啦队与参赛者的互动过程,也是一个有趣而快乐的过程,有的跑者目不斜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条不紊地执行自己预订的计划,任你欢声雷动,丝毫不受影响;有的跑者自带光环,每到人多之处,尤如自己是乐队的指挥,当他把手慢慢扬起和放下,顿时啦啦队的掌声,欢呼声和我们的腰鼓声演变成一首快乐的和弦;有的跑者已开始有些步履艰难,我们激昂的鼓声和加油声让他们一下子振作起来,当他们目光顺着鼓声与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我们送上鼓励的的微笑,从他们会意的点头和上扬的嘴角,我感受到我们已经把温暖传递到彼此的心里。冲过终点线更是跑者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你迎上前去拥抱,这时无需任何语言,快乐已传遍到你的全身。
还有我们快乐的啦啦小分队,平安谷腰鼓队很给力,何芬老师曼妙的身段舞起腰鼓来赏心悦目,村长孔馨凯和鸽总两个大男人,戴着小红帽配上腰鼓和红缎带,看着就喜庆,可乐。魏强教授一边拍照一边点评,对我们伙伴们的表现夸奖有加, 也让我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考虑跑步的节奏和姿态,受益匪浅。
做一个啦啦队员,快乐是简单而直接的,毕竟站着说话不腰疼。作为参赛者,在几个小时马拉松的跑程中痛并快乐着。他们付出的汗水加倍,收获的快乐加倍,就像其它极限运动一样。没有经历那样的痛,也就无法体验到他们跑完后那样的极致的快乐。
还有跑群里的组织者们,他们传递能量,传递快乐,而在这种快乐的传递中收获更多的友情,更多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去捕捉那些快乐的时光,使它更充盈起来,扩散开去。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我认为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有一份开心的心情,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去分享,并且可以感染到身边的人。
何芬 -- 当黄土地上的腰鼓队遇上古希腊来的马拉松
标题先刷个存在……呵呵,其实就是想借腰鼓冠冕堂皇地制造点噪音,make some noises.
作为家属和跑团后进生,周日跟小伙伴们一起进城为费马助威。费尽周折到达目的地时,居然大汗淋漓。人山人海中翘首以待,好似久别的亲人们期盼重逢。终于盼来了,相聚太匆匆,欢呼雀跃几秒,又得巴巴地看着他们一个个远去。错过了跟个别队友的照面,仿佛错过了9个亿!
观者心态其实是非常矛盾的,既不想在喧嚣中错过,却又怕分散跑者注意力,打扰了节奏。既羡慕他们舞台上的主角光环,又庆幸自己只是个看热闹的。既感觉自己跟他们一样同呼吸共命运,又仿佛置身事外,掺乎不进去。天下跑友一家亲,看见国人面孔的就更是亲。叫着跳着,水,胶,飞吻,拥抱都奉上,恨不能自己所有的精力体力都能有双无形的大手像移魂大法那样转移给跑者。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逾古稀,很突出的精英跑者,但在接近终点时出现严重的状况,一瘸一拐,艰难地挪着,鬼知道他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痛苦?!我又确信自己知道他在经历着什么!确信自己能够体会到那分分秒秒处在崩溃边缘的天人交战!
赛道旁边,情绪激昂,时间过得飞快。每一位健步如飞或举步艰维的背后都有故事满满。三,四个小时感觉自己看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又感觉累得像是亲自跑了一场,还不止。啃着我家白峥领到的Pretzel, 跟队友们聊着,“下一场,去哪里跑?”
孔馨凯
红绸披身腰鼓挎
呼朋引伴看费马
平安福吉英雄众
愿为英雄挂红花
14迈处人声沸
怎比腰鼓声更大
我且敲来我且喊
围观群众笑劈叉
小白见了何老师
温情脉脉劲更大
吴队听到腰鼓声
挥手仿佛黑老大
终于盼到林老师
跑来击掌笑如花
福吉英雄有建平
小郭隆隆委员长
宝庆着急等陈洁
佳临延龙并肩达
转战26迈处
各路英雄显疲乏
擂鼓劲敲高声喊
You are the best加油啊
小白一马当先到
速度不减神情佳
吴队一心在提速
屡喊不闻睁眼瞎
海光跑的最轻松
嫣然一笑生百媚
后面来了个林妹妹
翩然而至女飞侠
26迈真如铁
恭喜诸位皆PR
观赛激动胜半马
亲感训练需量大
体能意志双挑战
战胜自我最可夸
菜鸟观摩收获多
回来赶紧订计划
三九三伏不偷懒
明年咱也跑全马
蒲正
开始跑步不到一年,全赖福吉谷跑友的支持和鼓励,我才从费力地勉强跑完一迈,到摇滚着跑完人生首半马,于是琢磨着自己也该回报一下跑群。所以当群里征集11月18日费马啦啦队员时,咱也径直报名了。当然,私下里,也希望为自己2019首马积累一点经验。
在跑群,人们常说,跑步,我们是认真的。进了啦啦队才发现,啦啦,我们也是认真的。我们有费马啦啦大群,有各个迈儿处的小群,比如我就在20迈小群里。在开跑前的两个星期,大群小群里的各种讨论热火朝天,让你真真体验到什么叫信息大爆炸!
费马当天,起个大早,8:20 左右就到了20迈处等待和别的啦友集合。闲逛中,听到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仔细搜寻,发现一辆摩托领着第一个运动员在8:37就到了20迈处。而此时,街道两旁人烟稀少,很多啦啦队员都还没到,到了的人也像我一样还没做好精神准备。木然间,赶忙拿出手机照了两张像,居然忘了鼓掌叫好。哎,超一流高手,你们总是很孤独的!
慢慢的,高手们陆陆续续地来到20迈处,转弯,然后往回跑。我们一众啦友们也开始热活起来,加油声,叫好声,尖叫声,喇叭声,铃铛声,再加上震撼的乐队声,在9点后宣起了第一轮高潮: 3:00的官兔领着一大帮生龙活虎的小弟弟小妹妹,雄赳赳气昂昂地跑了过去。在他们身上,你真的看不出一丝疲惫,他们所散发的,尽是绵绵不绝的朝气与活力!
在我们20迈啦啦队中,只有我是PHIRE的。我得一边呐喊,一边仔细搜寻我们的队友,然后再一边给我们的队友加油,一边飞快地告诉我们的摄影师,快,快,那个,那个。哪个?就是那个,你搞快点,就是那个…… 喂,那儿有个岚山的。然后我就扯着嗓子吼,岚山,加油,岚山,加油……
作为啦啦队员,你其实一直是很兴奋的,也非常地享受,你可以任意地跑来跑去,任意地高喊,任意地狂叫,你可以忘乎所以,对着老外叫加油,对着老中说go, go, go!正当我忘乎所以的时候,突然一位半资深蓝眼睛美女盈盈地向我跑来,于是,我立即转换音速,对着她低沉地喊道,加油加油。美女从我身边轻轻地跑过,突然转过头,对我嫣然一笑,那笑容充满了温柔和疲惫,然后又低头跑开了。我心头一热,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女,等等,要不明年我不跑了,我
还在这儿等你?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韩旭
我是25迈处的志愿者。大部分的参赛者跑到这个距离的时候都很累很累了,速度都比较慢,步幅小,步速慢,有很多人在慢走。我是第一次当马拉松志愿者,最辛苦的莫过于在低温下站3-4个小时。以后不妨把志愿者分成早场和晚场两拨,尤其是摇旗呐喊的人本来也不需要6个之多,不如分成两组,分别负责前后两个小时。夏天大概还无所谓,冬天的时候对志愿者来说会更容易一些。另外就是运动员最好能穿颜色鲜明的队服,比如亮红色亮绿色,让观察员更容易辨认。
我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察马拉松。当时看到有人开着或者骑着很矮的小车从身边经过,后来才知道那些是残疾人。马拉松对健康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残疾人参赛给我的震撼更大,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马拉松本身的挑战,还要克服自己身体的限制。我一直都很想跑次全马,但是自己资质平庸又生性懒散,知道马拉松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自制来训练才有资格去挑战,于是一早就知难而退了。这次当志愿者我很受鼓舞,亲眼看到跑者的执着让我很感动,或许多看几次我就有勇气自己上贼船了。
郭艳霞
费城马拉松去给队友加油,一路给大家加油鼓气不亦乐乎,在接近终点处看到很多感人画面。有一位女跑者在离终点只有200米的时候非常疲惫,开始踉跄而行。我拼命喊“You got it! Keep going!”但是她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我的眼泪唰一下就流下来了。也许想到了去年两次马拉松一过终点线就倒下去的自己,也许是被其他想要掺扶她过终点的跑者感动,也许为她非常惋惜。后来救护人员把她放在轮椅上推过了终点,广播里说“you crossed the finish line, young lady!” 这样我稍感欣慰。这些只有自己经历过那26.2英里的情感让我在终点附近观看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会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同时也明白那时候路人的加油是多么重要,是支撑所有跑者完成最后几百米的勇气,所以我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队友,都一直拼命喊加油。
还看到几对情侣或夫妻在到达终点前双手紧握在一起,我想能并肩跑过26.2mile他们一定是很相爱,人生路上也一定能甘苦与共。还有一位大约六七岁左右的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给她跑完的力量,这样的场面让我感动地泪流不止。
从一个没有跑马拉松经验的观望者,到有过实战经验的观望者,我体会了很多,也非常感恩能遇到热爱跑步的朋友,感恩认识马拉松这项运动。
蒋雁(笔名:似水流年,友情参与,普林越野队) -- 20迈加油站见闻
此次费城第二十五届马拉松,飞狐,普林越野,岚山以及鹿跑团四大跑团倾巢出动,响应者众,近六十位跑者浩浩荡荡地奔跑在四十几公里的跑道上,啦啦队更是阵容强大,分别在赛道全程的12迈,14迈,20迈及25迈设有四个啦啦加油站,除了二十迈啦啦站,其他三个啦啦点均位于市中心,离起点与终点都很近,周围不是市政府,就是艺术博物馆,中国城近在咫尺,甚至城里中餐馆飘出的香味也几可闻到。而二十迈啦啦点,则位于离市中心六英里之遥的Manayunk小镇,相比于市中心的热闹,这里便显得颇为偏僻了,也不像其他三个加油点那般可以随意串门,俺很荣幸地被分配(发配)到这一鸟不生蛋的蛮荒之地站岗放哨。
八点半准时到位,与先期到达的蒲正和图钉顺利汇合,放下手中的大包小包,二十迈加油站开始进入筹备状态。这边厢,啦啦队员们忙着寻找合适位置,挂上黄色的越野大旗,在篮子里放好能量胶,盐丸, pickle juice, 以及云南白药喷剂,Jane 还很细心地带了一摞cupcake liner, 用于分发盐丸;那边厢,两位摄影师,林合与张鸿,正举着长枪短炮,忙着对焦取景,准备开工。图钉挥舞着彩带,Jane举着大喇叭,蒲正和Jessica各自摇着铃铛和拍掌器,啦啦队员们以空前的激情和热情,专心致志地只干一件事,make noise, 平时再矜持再内敛的同学,此时都仿佛刚刚吃了兴奋剂,毫不扭捏地尽力制造着噪音,整条赛道仿佛一个狂欢大爬梯,音乐声,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一切准备就绪,单等跑友们经过我们二十迈加油站,才发现我们这里真是一个风水宝地,虽然远离闹市区和大部队。费马前半程绕着市中心最热闹的地带环绕一周,后半程则顺着Schuylkill河一路溯流而上,向北至Manayunk小镇后再原路折返往南回到市区,而我们所在的二十迈加油站,恰好离折返点不到半迈距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替跑友们加油啦啦两次,万一第一次错过了,还有第二次补救的机会,当然这也给啦啦队员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是不但要向南寻找跑过来的跑者,还需要向北眺望跑回来的跑者,经常是左顾右盼,在一群群蜂拥而至的跑者中,目不暇接的找寻自己熟悉的脸孔与队服。好在我们人丁兴旺,不但有四个啦啦队员,而且有两位专业摄影师,当下我们兵分两路,一半人走到路对面,与另一半留守原地的队友们,在赛道两边相对啦啦,互通有无。
九点刚过不久,一个红色的身影在人群中出现了,虽然是一张陌生的面孔,但红色战袍上的“新峰”两字相信每一位跑友都不会陌生,“新峰,加油,新峰,加油”,我们一起大叫着,摄影师也在此时按下了快门,留下了第一位跑者靓丽的身影。不到五分钟,黄大神(编者注:岚山队黄荷)的身影出现在不远的赛道上,黄色战袍在众多跑者中异常显眼,张鸿及时的按下了快门,而这张精彩的抓拍,也成为了黄大神在费马赛道上一份特别的记忆。
黄大神
腾帅
蒋雁送胶给军长和老张
王晞
姚明
邱峰
Julia Zeng and Helen Chen
此次费马近六十位跑者,来自纽约,新洲,滨州,及康州的几大跑团,分别以红色,黄色与蓝色战服飞翔在费马赛道上,赛前被啦啦队们戏称是红黄蓝三原色,赛后发现,岚山的红色与越野队的黄色都特别显眼,在众多跑者中一眼便可分辨出来,而其他跑团的蓝色战袍却难以辨识,尤其是飞狐的蓝色战衣,常常令我们对着背影徒然长叹,因为“飞狐”两字实在是太明显的标识,可惜却是在身后。
二十迈六位啦啦队员近四小时的守候,被跑者的坚持感动的同时,也被我们自己所感动着,摄影师林合兢兢业业,全程几乎不变姿势地举着相机捕捉着赛道上跑者的身影,还有张鸿,害怕错过我们的队友,生生憋了四个小时,不敢去思考人生,以及所有在深秋的清冷中 为跑者们加油呐喊鼓劲递胶递盐递黄瓜水的啦啦队员们,每一个人的尽心尽力尽责,那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与对队友的关爱,令这漫长而艰难的42公里,充满了温情与期待。
魏强 -- 论“勇敢”
几年前看过一个箱根接力赛的电影“强风吹拂”,里面有经典的对白,清赖问藏原走“你知道对长跑选手来说,最大的赞美是什么吗?”,“难道不是快吗?”,“我觉得不是。”
这次费马作为啦啦队员,看着冲过终点时Runner的表现,让人再次思考跑步的意义。

我们几个跑群的很多Runner都是第一次全马,哪个不是起早贪黑,酷暑严寒的训练准备?看着他们冲过终点后的痛苦和拥抱,喜悦和失望,笑容和泪水,无论是否达到预定时间,他们都很勇敢。
勇敢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从小就被教育要勇敢,也曾心怀大志,幻想着有一天成为武林大侠或战场英雄,面对敌人来表现自己的勇敢。
长大一点,看了无数遍的绿野仙踪,越来越喜欢懦弱的狮子,通过磨难,获得了勇气,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上了岁数之后,才发现这个梦中出现无数次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有些人天生就聪明,有些人天生跑的快,有些人怎么训练都不会受伤, 可是他们不一定都勇敢。我们是懦弱的狮子, 幸运的是我们比牛人有更多的空间来战胜自己, 来表现自己的勇敢。
勇敢并不是一定要体现在战场上,赛道上。每一次从睡梦中醒来,每一次投入凛冽的寒风,每一次忍着身体的疼痛,每一次咬牙的坚持,都是那个懦弱的狮子表现出的勇敢。我们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战胜自己,这样我们在站到起跑线上的时候,就应该感到自豪,无论成绩如何。
这也许就是跑步的现实意义:不断地提高自己,挑战自己,达到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目标。继而增加自己跑步的信心,甚至生活的信心,勇敢的挑战Comfort Zone,勇敢的学习新的东西,勇敢地承认错误。。。
“你知道对长跑选手来说,最大的赞美是什么吗?”,“难道不是快吗?” 我觉得是勇敢。
像国歌里唱的,Oh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小编的三言两语:
每一个跑者都有自己的故事,因为跑马是一条艰苦的路。相信读着这些来自跑者,啦啦队员和摄影师的描述,读者会和我一样常常眼眶湿润。因为理解所以懂得,因为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
祝贺今年费马的每一位参赛者,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经历了相同的挑战,跑过了相同的路。今天,我们击掌,我们欢呼,庆祝彼此都成为勇者,成为真正的马拉松跑者!
费马相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