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波马流水账
魏强
波马过去一周了,趁忘记之前,总结一下这次行程值得记忆的一些东西。
伤心坡
2019年波马,凭借最高90几迈的周跑量自信地步入了伤心坡,没多久,右腿首先抽筋,只能用左腿使力,没多久左腿也开始抽筋,自己长叹一声,前面的积累的大好局面瞬间崩塌,志在破三的我惨淡收场。
2021年,这次又回到了伤心坡。前16迈的平均速度其实和上次差不多,但这次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通过完整的AM85训练计划和每周的爬坡训练,大腿力量已经强了很多,16迈前可以说比较轻松跑过,表上显示全程平均速度6:39,心脏有些累了,但信心仍然很足,因为感觉腿上还有劲。
爬到Newton四连坡第二个坡快结束时,右小腿肌肉突然跳了一下,心想坏了,这是抽筋的前兆。虽然前面16迈跑的相对轻松,但波马的Rolling Hills赛道让Hamstring和小腿承受了太多的压力,Hamstring因为专项的训练还能挺住,但小腿还是接近了极限。这时只能降速,争取用最小的力气爬上剩下的两个上坡。
这次波马训练的Long Run中每次都会在后半程爬Valley Forge公园的上坡,所以这个时候的上坡也不算陌生,在四连坡的最后一个坡Heartbreak hill上为了不掉到8分的速度,加速地摆臂,增加步频,用心脏的负荷来弥补腿上的不足。可是20迈后的心脏本来就已经疲劳了,这时只能痛苦的哀嚎,脑子里想的是,就这一次,以后再也不跑波士顿这破玩意儿了......
天下没有受不完的罪,终于在全身细胞的抗议中登上了伤心坡顶,心脏很累但信心重拾,速度掉到了全程最慢的一迈7:33,但是只要不抽筋最后下坡为主的五迈完全可以一搏,伤心坡已经被我甩在了身后!
训练
波马上下坡多,准备期里首先应该有力量训练的内容。我的力量训练在18周训练之前的Off-season就开始了。
Off-season是力量训练的好时候,因为没有比赛的压力和大跑量,更容易系统地开展。对我自己来说最有效的力量练习是举铁和负重跨步,另外Box,小跳,脚腕负重对增加步幅也有帮助。这些Off-season的力量练习也使之后执行训练计划的受伤机率大大下降。
到了18周训练周期,力量训练主要在平时的跑步中进行,一周两次的Hill Repeat, Hill/Flat 交替跑对提高跑步的经济性有很大的提高。这些力量训练让这次波马中大腿从始至终保持有力,没出现上次波马的抽筋现象。但因为下坡练得少,小腿到了18.5迈是还是出现了抽筋的前兆。好在有Quad和Hamstring撑着,才没有在冲线之前抽筋。
这次18周波马训练是我第一次保质保量地完成阿妹的AM85计划,这个计划的主体是周二周三周日的三次Hard训练。周二主要是力量或速度训练,周三14-15迈的中长距离,这两个背靠背的Hard训练有很大的挑战性,但也是对速度耐力收益最大的。对于周日的长距离(LR),我2017年BQ后开始比较重视LR的质量,里面加入速度跑能最大限度地模拟比赛的强度,这个周期每周日的18-24迈中逐渐加入4迈,8迈,12迈,16迈的MP,这样的LR保证了波马前16迈相对轻松的完成。
和上次2019波马训练比较,这次的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有显著提高。其实相比上次波马训练周期我的Vo2Max(最大摄氧量)还下降了2格,但却更有信心了,原因是速度跑更轻松了。通过力量训练和每周3000+ feet的爬升,以及上坡平坡的间隔跑,跑步经济性有明显提高,波马之前的几个Tune-up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成绩PR的不多,但每个比赛的后程都很有力,没有出现之前比赛后程明显减速的情况。跑群里大队长宝庆的跑步经济性很高,每次看大队长跑步都有受益。推荐一本书Happy Runner里也是最重视这一点。虽然跑步经济性不像Vo2Max那样容易量化提高,但它也不需要其他指标一样需要极其艰苦的训练。
起跑
这次虽然对随到随跑的新防疫政策有了解,但还是到的晚了,排空之后走着走着就到了起跑线了,心情一激动,凡士林才涂了一个乳头就冲出去了,这时出发的人已经很多了,心想这样也好,帮我压一压速度。马拉松的第一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了,之前每次都是压不住速度,尤其是波马这个欺骗性很强的赛道。第一迈将近100 feet的下坡,想不跑快都难。这次准备的比较细致,还有大队长赛前一再告诫,我在第一迈下坡时一直收着速度,感觉很怪,像是平时的群跑乘以100倍的人数,第一迈结束,6:40,这个速度不错,下坡没有冲,希望这次的平均速度能维持在在6:4x左右。
在将近三迈时追上了纽约的万队长小分队,万队有Sub250的实力,人也非常Nice,看我自己跑就邀请加入他们,因为他们也都是要跑进3小时的,心里大喜,就一起跑了一会儿,小分队里还有全程录像的高手,我也有幸进入了录像里,跑了一小会儿,不知不觉我就跑到了前面,后来万队看到我减速就冲我喊,“不要减速,我状态不好你先走吧”。我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小分队独自向前跑去。
我全马经验不多,之前的比赛经常容易前面跑的太快,后面难以为继。赛前取装备以及热身跑时和犇群一哥显荣聊了不少,波马赛道多坡,很难通过速度判断是否过快,显荣常年戴心率带,跑步一直监测心率变化。之前自己对心率不够重视,主要凭感觉。这次特意把表带系紧了些,前面一直是看着心率跑的,事实证明心率比经验更靠谱。跑到5迈多的时候,感觉一直很放松,但心率突然跳到了173,我心率偏低,这个心率对我已经很高了,赶紧采取措施,降低步频,跑了两迈终于在速度没有太大损失的情况下把心率降到150, 这对我后面能熬过伤心坡有关键的作用。
途中
这次的前16迈途中跑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波马比的就是最后10迈,前提条件是前面的16迈必须在不能太慢的配速下保存体力。我的比赛策略是第一迈压速度,2-5迈找节奏,6-13迈巡航,后面集中精力。第一迈速度压的不错,从第二迈开始放松身体,保持196左右的步频,注意较大的伸腿和后踢,保持6:40左右的速度,让身体记住这个姿态。之后的巡航跑也没有像之前一样和Runner/观众太多互动,印象中开始不久和Nashua NH的GCS跑群聊了几句,因为我之前也是这个跑群的,遇到华人Runner喊句加油,然后跟了一个日本Runner很长一段时间以节省体力。
尖叫隧道还是像之前一样疯狂,提前一迈就听到了呼喊声,这次因为Covid规定Runner大都比较克制,招手而过。
16迈后步幅下降但步频还能维持,进入Newton之后加油的啦啦队多了起来,17迈路过了Samantha的啦啦队,挥手感谢,18迈看到了Andover啦啦队Wylie她们,一一击掌,不过直到最后也没有看到太太女儿她们(后来才知道她们赶到时我刚好跑过),心想看不到也好,因为前面超人时嘴被前面的大叔欢呼打到,嘴里全是血,形象比较惨淡。最后阶段追上了我的盲人老友Erich和他的新Guide Cos,赛前去他新家坐了坐,他这次志在3:30,相当的励志,互相呼喊鼓励后,就到了最后几迈。这时体力几乎耗尽,和身边的Runner互相鼓励, “good job, last two miles, hold on! I got this! let's finish this damn thing! ---- 什么人种,党派,国别,到这里统统没有了意义,我们都是并肩战斗的战友。
冲线
这次最幸运最高兴的就是波马能跑进3小时了。之前训练的比较系统所以信心很足,没想到会遇到赛道上的一些困难,居然跑到了2:59破三,觉得如果有些细节做好了,比如抽筋预防,还能快个几分钟。但后来一想,256和259又有什么区别呢?有劲再去费马上拼吧。
看见Citgo标志,跨过立交桥,转过街角,跑上Boylston, 我知道我已经能跑进三小时了,最后的400米是一生中几个最幸福的时刻了,在跑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公平的,你付出的多,收获就多;你受了多大的苦,就可以得到多大的幸福。冲过终点后,和并肩战斗的所有跑友击掌拥抱,在这一刻,病毒的阴霾一扫而光,选举阵营造成的撕裂也不复存在,人和人之间是纯粹的信任和关爱。拥抱之后有个Runner请我给他和终点线拍照,我拿起相机,稍稍一蹲,小腿终于撑不住了,剧烈抽筋倒地,手机差点掉在地上。有三个志愿者马上冲上来扶住我,当时身上湿漉漉的但心里暖暖的。这次波马的志愿者和Runner一样的拼,真对得起白送的波马Jacket,后来看他们的朋友圈,有些人因为需要看Runner身高来调整举水的高度,到最后胳膊都抽筋了,浑身也被水泼的精湿。有机会一定做回波马志愿者,这样波马的经历才算圆满。
跑马的意义
直到现在经常有人问这个终极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也许有所不同,健康?成就?炫耀?修行?赎罪?...... 或者就是一句我喜欢?像Metaphysics讨论了几千年的人生意义一样,你觉得它有意义它就有意义,而且它只对Runner自身有意义。从生理上讲,我们做任何事情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跑步也是一样,无论这种快乐来自于奔跑本身,跑后的多巴胺,对健康身体的满足,对赎罪的解脱等等。从过程上讲,有人喜欢恬静而细水长流的快乐,有人喜欢努力后的延迟满足,有人喜欢压抑后喷薄而出的狂喜。所以只要你喜欢,觉得它有意义又不伤天害理,它就有属于你自己的意义。
比赛前两周,有本书上要Runner “Spend a few minutes each day in a quiet spot visualizing a successful race” ---- 每天在安静的地方花几分钟想象一下比赛成功。这个我也经常会Visualize,在早起后,在Long Run时,在睡觉前,有时候做梦也会看到。
冲过终点的一刻,手表上提醒我破了自己的纪录,Sub3! 在波马的赛道上,在两年前跌倒的地方。 巨大的幸福感下仰天长啸,我终于看到了这一幕,用双眼,而且这次不是在梦里。这,就是我此次波马历程的意义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