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磨一剑
李宝庆
马拉松比赛成绩只是十几周集中训练或常年跑步结果的体现,比赛的过程又是乳酸堆积导致的痛苦和荷尔蒙分泌带来的愉悦的结合体,然而更精彩的是准备一场马拉松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与汗水。在酷暑严寒、风吹日晒、日复一日的自律训练中练就的坚强意志以及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远比几个小时的马拉松比赛更有意义!Follow your heart, set your goal, just do it and you will shine!
序曲
2017年11月17号,我登上了上海到多伦多的飞机,乘务员把行李安顿好,倒了一杯香槟, 我也换上拖鞋,准备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好好的休息一下,以确保足够的精力迎接11月19号费城马拉松。隐约觉得隔壁一个白人在不停地看我,最后他终于忍不住问了我一句"我注意到你穿着波士顿马拉松衫,你跑过波士顿马拉松吗?"我心里想,"啥话,脑子进水了",我回答"是的,我跑过三次,但运气不好,2012 和2017比赛时温度都比较高,2015年又一路下雨",我问"你也跑马拉松吗?跑过波士顿马拉松没有?"他回答说"还没有跑过,本来今年过了波马录取线,可惜还是没有资格跑",我问"你的最好成绩是多少?"他回答" 3小时零四分"我说"你跑的好快呀,比我刚完成的上海马拉松快5分钟。因为年龄原因,我比较容易BQ, 没关系你一定能行的"两个人推杯换盏的同时飞机缓缓离开了上海。
起跑
读了很多跑者的文章, 文章开头大多数都讲到中学或者大学时身体都比较差,体育课不及格或者勉强达标。我大学体育不好不坏,也参加了几次3千米和5千米的比赛,还参加了一次10,000米的比赛(当时穿的鞋子还是我妈亲手做的布鞋,至今还记得当时10,000米的冠军是化学系八三级的山东小伙,个头不高,瘦瘦的,真想哪天有机会再跟他切磋一下)。 2005年7月在纽约上州水牛城尼加拉瓜大瀑布旅游时父亲突然倒在了大街上,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肺癌晚期并且转移到了头部,和1993年去世的母亲一样。当时还在抽烟的我无比伤心和痛苦,感慨苍天不公,但是,接受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之后,冷静思考,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吸烟。自己想如果不改变自己,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送父亲回国治病之后下定决心戒烟,同时想应该参与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来健身。咱天生智力不高,小脑也不发达,跑步应该比较简单,容易上手,不妨试试。记得在纽约读博时,学校在68街Lexington Ave,经常把实验set up 好,然后去中央公园散步。当时看到很多人在跑步,心里觉得,他们好无聊,are you fighting for your life!现在想起来好幼稚!
彷徨
从2005年开始跑步,参加了无数的5公里,5迈,10迈,和两个半马比赛之后,在美国同事的忽悠下报名参加2010年费城马拉松。当时感觉马拉松是挑战人生的极限运动,人生有一次足矣。没有想到,首马以3:16:40的成绩轻松取得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从此开启了马拉松旅途的不归路! 随后的几年一直处于迷茫状态,打破3:16好像没有任何希望,取得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又太容易(一定招来一片骂声)。2014年5月还患上了腰间盘突出,差一点这辈子就无缘跑步啦!比较幸运的是,我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当年11月陪易芳跑了费城马拉松。 自2016年3月飞狐长跑成立后,事情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必须感谢飞狐帮主濮的远见卓识,给一群志同道合的跑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认识的平台。由于这个平台的建立,大家可以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比赛,相互鼓励。跑者在增加,成绩也在提高,彷徨了几年的我自己也想试试PR。
原先一直以Hal Higdon 的训练计划为基础,然后根据自己情况做相应的调整,BQ没有问题,可要PR也许应该换一下训练计划。于是就开始了学习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训练有汉森(Hansons marathon method),阿妹训练计划 (Advanced marathoning), Hal Higdon等。
综合考虑,觉得没有一个适合,各有千秋,就像一跑步才女给我的照片配的诗一样,"竹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竹一抹绿"(其实我本意是想讨一句描写竹的气节之类的,比如"冰池霜竹雪髯翁",但跑步时琢磨着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PR之路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Marine Corps marathon)抽签结果3/30号揭晓,很荣幸中签(其实我2014年已经中签,可是由于腰间盘突出,不得以放弃)。 权衡各种训练方法后决定以汉森为基础准备10月22号的MCM,争取有所突破,哪怕是PR1秒钟也行。比赛地点,日期,和训练计划一切敲定下来后,剩下的问题便是设定完赛目标,因为打算PR所以就暂定3:15,也就是配速7:26.
18周的训练计划从6/19号正式开始。遗憾的是正好赶上孩子暑期放假,前面几周的速度训练没能按计划完成。训练正值夏天,温度和湿度对高强度的训练极具挑战性,不过这也正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大部分训练时间都选在温度比较低的早上,但有时由于工作原因,有时只能下午三点左右才能出门,没有想到自己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温度。虽然每次训练都挥汗如雨,但发现自己体重减了几磅,而且完成同样的训练任务较以前感觉要轻松一些,心里还是比较开心的。刚开始800米的间歇跑配速7:00分钟非常吃力,基本没法完成预定的任务,没有办法,只能把配速降到7:10-7:15之间,这个配速勉强完成。随着训练的进行,开始了1000米,1600米,和2000米间歇跑,配速维持在7:20,同时节奏跑也由原来的6迈增加到10迈,配速是7:30。
训练中龙瑞主要集中在星期六,轻松跑放在星期天,这样星期天有时间参加福吉谷的群跑,并且可以监督九月初跑Via Marathon 的小伙伴们。跑九月马拉松的朋友们主要目标是BQ 2018 波马。为了小伙伴们跑出高质量的龙瑞,每周特意带他们以马拉松配速跑最后几个迈的龙瑞,从而让他们体会一下真正马拉松比赛时的感觉。
训练进入9月份,自身状况明显改善,一来是训练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三个月,再者气温开始下降。第一次真正检查训练效果是9月10号兔子同伴艳霞。除了圆满完成做兔子的任务,自己也跑了一个高质量的龙瑞。艳霞完成首马且BQ,真心为她付出的努力而骄傲,为她取得的成绩而自豪。记得冲过终点线时心里比自己完成首马还激动,同时也增加了自己PR的信心。这次比赛也诞生了福吉谷另一牛人Lingyi, 这是他的首马并且大大BQ。两人的跑步天赋和不懈努力是BQ的坚实基础。
兔子之后离10/22还有6个星期,同时也是训练的重要阶段。星期二的间歇跑主要是长距离,6X1 mile, 4X1.5 mile, 2X3 mile, 3X2 mile, 配速也提到7:15 左右,每次总共要跑差不多半马的距离。星期四的节奏跑还是马拉松配速10迈,加上预热和cool down,每次和星期二的半马距离差不多。节奏跑刚开始是马拉松配速,最后几个迈发现自己可以再快一点,那时候在想,也许比赛时状况良好还可以跑快。其余时间都是轻松跑。
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比计划训练的多,Via marathon一周后是费城摇滚半马, 费城摇滚半马之后的9/22-23两天,Lingyi 和我代表飞狐与折腾跑团一起疯狂了200迈Ragnar接力。最后一腿12迈在DC城里跑,由我负责跑,这样也顺便预习10月份MCM跑道。
Ragnar 200 miles relay with Z-TURN
Rock n Roll Philadelphia Half Marathon
转眼到了比赛前的最后一周(希望是转眼间,跑过马路松的朋友绝对不会这么想,应该说总算训练快结束了,怎么这么漫长),跑量逐渐减少。这是肌肉恢复的关键时期,不要再拼命训练。过量训练会让你在比赛中疲态尽显,对水平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小时候考前老师会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我们来说,这一周需要好好吃碳水化物,喝足够的水,喝到你浑身水汪汪最理想。一周下来,体重会增加2-4磅,不过不用担心, 增加的体重中大部分是水,其余的是马拉松当天所需要的糖原,26.2迈之后体重就又回到正常。
比赛前一天,驱车3小时去expo领比赛的bib,然后去朋友家加碳。朋友的pasta做得实在太好吃,不知不觉吃的有点撑。饭后回旅馆休息。睡觉前准备好明天比赛穿的衣服,鞋和袜子,跑表充满电,隐形眼镜,邦迪,凡士林,能量胶放在一起,一切就绪准备休息。
躺在床上脑海里开始温习一下明天要跑的路线和策略。之前已经研究过赛道的大致情况,决定分3段完成:开始到6 .5迈,比预计配速慢15 秒,上坡时再加10 秒,下坡减10秒。6.5-21迈,6迈开始逐渐加速,力争比预计配速快5秒,最后21到终点按配速跑,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加速,争取再加速完成。
早上准时起床,一切准备就绪,离开旅馆开始联系飞狐来的三宝娘。两人结伴同行乘巴士,过安检,存包,排队排空,照相留念。正如天气预报的那样,比赛开始时温度50度多一点,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温度,但是和夏天平时训练相比,还算不错。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是在美国著名的马拉松之一。 这里虽然没有世界顶级高手参赛,但是路线沿途经过华盛顿许多著名景点,全程都有威武的陆战队士兵提供保障与服务,这种体验世界上独一无二。
从存包处到起点途中,可以看到许多海军陆战队士兵志愿者。他们态度和蔼可亲,要想和他们合影,他们随叫随到。三宝娘还挑肥拣瘦,只和英俊帅气的大兵合影。三宝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大兵帅哥身上,变换不同的造型拍照留下销魂瞬间,好像口水一直流个不停。难怪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又叫'People's Marathon'。
到达目的时,开幕式已经上演。先是跳伞,由美国大兵在空中拉着国旗进行表演;接着二架战斗机低空飞过,在起跑上空盘旋,气势威武;最后是礼炮轰鸣标志着比赛正式开始。
起跑之前吃了一个能量胶,喝了一口水,准备出发。起跑之前,叮嘱三宝娘开始要慢跑,注意补水等等,边跑边聊了几句,不知不觉迈过了起跑线,然后各自按自己的配速开始了26.2 迈的征程。 从起跑开始就一直提醒自己,要慢,一定要慢。尤其是前面2.5 迈是上坡,按全程平均7:30 配速计算,刚开始加15秒,由于上坡再加10秒。第一个迈应该是7:55,第一个迈用时8:17,自己心想,跑的不错,速度控制的好。第二迈有点控制不住,用时7:29,有点快,不过还好,和前面一平均还在预定范围。第三迈同样用时7:29,因为2.5迈开始下坡,可以接受。可到第六迈时一看表,配速7:19,有点快,可自身感觉非常轻松,心想找到感觉了,也许今天会比较幸运。于是决定没有必要慢下来,干脆就按这个配速跑几个迈看看。跑完10迈,开始吃胶,当时配速接近7分钟。在11迈林肯纪念堂后面有一大批围观者在两边为跑者呐喊助威,印象最深的是我只是攥紧拳头以示感谢,同时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愉悦。
到达12迈,突然变得异常安静,没有呐喊声,没有加油声,只有沉重的脚步声和粗粗的喘气声,这就是著名的wear blue mile。道路两旁绿树下每隔一段就竖着为国捐躯烈士的照片,照片下方是烈士的出生日期以及生前所属番号。有的照片是本人的着装照,有的是和家人合影,印象最深的是一华裔俊小伙,姓宋,没有看清他的生辰,但看着他那稚嫩的脸庞,眼泪不由自主的流出来。做为两个孩子父亲的我,很难想象他的父母是怎么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的。这一个迈是这么的漫长,又是这么的短暂,整个过程好像都在和烈士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不时向他们行礼,不时擦拭着难以抑制的泪水。为了不打扰烈士们,整个路线我都在轻轻地跑, 静静地思。第12迈配速7:03。
走出wear blue mile, 道路两旁美国国旗迎风招展,锣鼓喧天。也许是刚刚经过心灵的洗礼,脚步变得愈加轻盈,配速也逐渐到达了6:50多一点。
国会大厦位于18迈,那时候大部分人都让我超过了(招人恨呀)。建辉和LD会在19迈为我加油,远远就看见她们在路左边举着牌子,赶忙加快脚步,打声招呼,摆姿势照像。
和LD说完再见,接着最后的旅程。那时气温好像升高了不少,为了降温,下面的每个水站除了喝一口电解质水,还要拿一杯水倒在身上。这个方法非常见效,每次泼水之后身体感觉充电一样。可是温度实在太高(应该只是感觉而已),速度开始减慢,但还是一直在超人,每次超过一个都会自豪地说一声,"good job, almost there,you can do it"等等鼓励的话。看看表,差不多26迈了,好像还没有见到终点,但知道差不多的,因为两边的观众已经人山人海,加油声震耳欲聋。好不容易看到终点的,前面出现了一'大坡',再加把劲吧,胜利就在眼前,拼吧,再不拼没有机会了。于是使出浑身解数趾高气扬地跑过了终点。跨过终点禁不住大喊一声,我PR啦!没走多远,就有大兵帅哥给带上奖牌,送上祝贺。
回家发现这次不但PR而且是NBCQ(同时取得了纽约,Boston,芝加哥马拉松资格)。
出來找到建輝和領導,合影,喝酒,和建輝道別,然後回旅館洗澡,開車回家,圓滿結束了華盛頓之旅。非常感謝建輝和君哲的熱情款待,尤其是前天晚上的pasta功不可沒!
丰收
2017注定不一样,年初完全没有任何高大目标,只想秋天跑一个马拉松,BQ2019波马就好啦。不知不觉竟然完成了7个全马(三月份Shamrock marathon,四月份波士顿马拉松,大苏尔马拉松,9月Via marathon, 10月Marine corps marathon, 11月的上马和费马)3个半马(三月Love run, 五月Chester county half marathon, 和九月费城摇滚),一个10迈(五月Broad street 10 miler),以及和一群疯子跑的200迈接力(Ranger Relay)。很多比赛都是临时报名参加,比如9月初的Via marathon, 10月的Marine Corps marathon, 11月上海马拉松,费城摇滚半马,以及200迈接力。但总体成绩都比较理想,其中10迈的Broad Street Run是自2009年参赛以来最好成绩。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之后的三个星期,在上海马拉松上又PR了不到1分钟。最值得骄傲的是四个星期跑了三个马拉松(Marine Corps marathon, 上海马拉松,和费城马拉松),上马和费马也只有7天之隔,并且横跨太平洋。2017可谓丰收年,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小伙伴们的陪伴!you are the best
Shamrock Marathon
Boston Marathon
Big Sur
Love Run, Broad street 10 miler, Chester County half marathon, Philadelphia marathon
Shanghai Marathon 2018
休市顿马拉松见Meb Keflezighi
福吉谷群跑欢
飞狐长跑
感悟
人生没有永远的PR, 马拉松的目的不只是成绩,更重要的是体验准备和完成马拉松的过程-挑战自我,迈向更高!
马拉松比赛成绩只是十几周集中训练或常年跑步结果的体现,比赛的过程又是乳酸堆积导致的痛苦和荷尔蒙分泌带来的愉悦的结合体,然而更精彩的是准备一场马拉松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与汗水。在酷暑严寒、风吹日晒、日复一日的自律训练中练就的坚强意志以及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远比几个小时的马拉松比赛更有意义!Follow your heart, set your goal, just do it and you will shine!
序曲
2017年11月17号,我登上了上海到多伦多的飞机,乘务员把行李安顿好,倒了一杯香槟, 我也换上拖鞋,准备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好好的休息一下,以确保足够的精力迎接11月19号费城马拉松。隐约觉得隔壁一个白人在不停地看我,最后他终于忍不住问了我一句"我注意到你穿着波士顿马拉松衫,你跑过波士顿马拉松吗?"我心里想,"啥话,脑子进水了",我回答"是的,我跑过三次,但运气不好,2012 和2017比赛时温度都比较高,2015年又一路下雨",我问"你也跑马拉松吗?跑过波士顿马拉松没有?"他回答说"还没有跑过,本来今年过了波马录取线,可惜还是没有资格跑",我问"你的最好成绩是多少?"他回答" 3小时零四分"我说"你跑的好快呀,比我刚完成的上海马拉松快5分钟。因为年龄原因,我比较容易BQ, 没关系你一定能行的"两个人推杯换盏的同时飞机缓缓离开了上海。
起跑
读了很多跑者的文章, 文章开头大多数都讲到中学或者大学时身体都比较差,体育课不及格或者勉强达标。我大学体育不好不坏,也参加了几次3千米和5千米的比赛,还参加了一次10,000米的比赛(当时穿的鞋子还是我妈亲手做的布鞋,至今还记得当时10,000米的冠军是化学系八三级的山东小伙,个头不高,瘦瘦的,真想哪天有机会再跟他切磋一下)。 2005年7月在纽约上州水牛城尼加拉瓜大瀑布旅游时父亲突然倒在了大街上,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肺癌晚期并且转移到了头部,和1993年去世的母亲一样。当时还在抽烟的我无比伤心和痛苦,感慨苍天不公,但是,接受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之后,冷静思考,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吸烟。自己想如果不改变自己,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送父亲回国治病之后下定决心戒烟,同时想应该参与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来健身。咱天生智力不高,小脑也不发达,跑步应该比较简单,容易上手,不妨试试。记得在纽约读博时,学校在68街Lexington Ave,经常把实验set up 好,然后去中央公园散步。当时看到很多人在跑步,心里觉得,他们好无聊,are you fighting for your life!现在想起来好幼稚!
彷徨
从2005年开始跑步,参加了无数的5公里,5迈,10迈,和两个半马比赛之后,在美国同事的忽悠下报名参加2010年费城马拉松。当时感觉马拉松是挑战人生的极限运动,人生有一次足矣。没有想到,首马以3:16:40的成绩轻松取得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从此开启了马拉松旅途的不归路! 随后的几年一直处于迷茫状态,打破3:16好像没有任何希望,取得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又太容易(一定招来一片骂声)。2014年5月还患上了腰间盘突出,差一点这辈子就无缘跑步啦!比较幸运的是,我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当年11月陪易芳跑了费城马拉松。 自2016年3月飞狐长跑成立后,事情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必须感谢飞狐帮主濮的远见卓识,给一群志同道合的跑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认识的平台。由于这个平台的建立,大家可以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比赛,相互鼓励。跑者在增加,成绩也在提高,彷徨了几年的我自己也想试试PR。
原先一直以Hal Higdon 的训练计划为基础,然后根据自己情况做相应的调整,BQ没有问题,可要PR也许应该换一下训练计划。于是就开始了学习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训练有汉森(Hansons marathon method),阿妹训练计划 (Advanced marathoning), Hal Higdon等。
综合考虑,觉得没有一个适合,各有千秋,就像一跑步才女给我的照片配的诗一样,"竹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竹一抹绿"(其实我本意是想讨一句描写竹的气节之类的,比如"冰池霜竹雪髯翁",但跑步时琢磨着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PR之路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Marine Corps marathon)抽签结果3/30号揭晓,很荣幸中签(其实我2014年已经中签,可是由于腰间盘突出,不得以放弃)。 权衡各种训练方法后决定以汉森为基础准备10月22号的MCM,争取有所突破,哪怕是PR1秒钟也行。比赛地点,日期,和训练计划一切敲定下来后,剩下的问题便是设定完赛目标,因为打算PR所以就暂定3:15,也就是配速7:26.
18周的训练计划从6/19号正式开始。遗憾的是正好赶上孩子暑期放假,前面几周的速度训练没能按计划完成。训练正值夏天,温度和湿度对高强度的训练极具挑战性,不过这也正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大部分训练时间都选在温度比较低的早上,但有时由于工作原因,有时只能下午三点左右才能出门,没有想到自己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温度。虽然每次训练都挥汗如雨,但发现自己体重减了几磅,而且完成同样的训练任务较以前感觉要轻松一些,心里还是比较开心的。刚开始800米的间歇跑配速7:00分钟非常吃力,基本没法完成预定的任务,没有办法,只能把配速降到7:10-7:15之间,这个配速勉强完成。随着训练的进行,开始了1000米,1600米,和2000米间歇跑,配速维持在7:20,同时节奏跑也由原来的6迈增加到10迈,配速是7:30。
训练中龙瑞主要集中在星期六,轻松跑放在星期天,这样星期天有时间参加福吉谷的群跑,并且可以监督九月初跑Via Marathon 的小伙伴们。跑九月马拉松的朋友们主要目标是BQ 2018 波马。为了小伙伴们跑出高质量的龙瑞,每周特意带他们以马拉松配速跑最后几个迈的龙瑞,从而让他们体会一下真正马拉松比赛时的感觉。
训练进入9月份,自身状况明显改善,一来是训练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三个月,再者气温开始下降。第一次真正检查训练效果是9月10号兔子同伴艳霞。除了圆满完成做兔子的任务,自己也跑了一个高质量的龙瑞。艳霞完成首马且BQ,真心为她付出的努力而骄傲,为她取得的成绩而自豪。记得冲过终点线时心里比自己完成首马还激动,同时也增加了自己PR的信心。这次比赛也诞生了福吉谷另一牛人Lingyi, 这是他的首马并且大大BQ。两人的跑步天赋和不懈努力是BQ的坚实基础。
兔子之后离10/22还有6个星期,同时也是训练的重要阶段。星期二的间歇跑主要是长距离,6X1 mile, 4X1.5 mile, 2X3 mile, 3X2 mile, 配速也提到7:15 左右,每次总共要跑差不多半马的距离。星期四的节奏跑还是马拉松配速10迈,加上预热和cool down,每次和星期二的半马距离差不多。节奏跑刚开始是马拉松配速,最后几个迈发现自己可以再快一点,那时候在想,也许比赛时状况良好还可以跑快。其余时间都是轻松跑。
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比计划训练的多,Via marathon一周后是费城摇滚半马, 费城摇滚半马之后的9/22-23两天,Lingyi 和我代表飞狐与折腾跑团一起疯狂了200迈Ragnar接力。最后一腿12迈在DC城里跑,由我负责跑,这样也顺便预习10月份MCM跑道。
Ragnar 200 miles relay with Z-TURN
转眼到了比赛前的最后一周(希望是转眼间,跑过马路松的朋友绝对不会这么想,应该说总算训练快结束了,怎么这么漫长),跑量逐渐减少。这是肌肉恢复的关键时期,不要再拼命训练。过量训练会让你在比赛中疲态尽显,对水平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小时候考前老师会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我们来说,这一周需要好好吃碳水化物,喝足够的水,喝到你浑身水汪汪最理想。一周下来,体重会增加2-4磅,不过不用担心, 增加的体重中大部分是水,其余的是马拉松当天所需要的糖原,26.2迈之后体重就又回到正常。
比赛前一天,驱车3小时去expo领比赛的bib,然后去朋友家加碳。朋友的pasta做得实在太好吃,不知不觉吃的有点撑。饭后回旅馆休息。睡觉前准备好明天比赛穿的衣服,鞋和袜子,跑表充满电,隐形眼镜,邦迪,凡士林,能量胶放在一起,一切就绪准备休息。
躺在床上脑海里开始温习一下明天要跑的路线和策略。之前已经研究过赛道的大致情况,决定分3段完成:开始到6 .5迈,比预计配速慢15 秒,上坡时再加10 秒,下坡减10秒。6.5-21迈,6迈开始逐渐加速,力争比预计配速快5秒,最后21到终点按配速跑,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加速,争取再加速完成。
早上准时起床,一切准备就绪,离开旅馆开始联系飞狐来的三宝娘。两人结伴同行乘巴士,过安检,存包,排队排空,照相留念。正如天气预报的那样,比赛开始时温度50度多一点,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温度,但是和夏天平时训练相比,还算不错。
海军陆战队马拉松,是在美国著名的马拉松之一。 这里虽然没有世界顶级高手参赛,但是路线沿途经过华盛顿许多著名景点,全程都有威武的陆战队士兵提供保障与服务,这种体验世界上独一无二。
从存包处到起点途中,可以看到许多海军陆战队士兵志愿者。他们态度和蔼可亲,要想和他们合影,他们随叫随到。三宝娘还挑肥拣瘦,只和英俊帅气的大兵合影。三宝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大兵帅哥身上,变换不同的造型拍照留下销魂瞬间,好像口水一直流个不停。难怪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又叫'People's Marathon'。
到达目的时,开幕式已经上演。先是跳伞,由美国大兵在空中拉着国旗进行表演;接着二架战斗机低空飞过,在起跑上空盘旋,气势威武;最后是礼炮轰鸣标志着比赛正式开始。
起跑之前吃了一个能量胶,喝了一口水,准备出发。起跑之前,叮嘱三宝娘开始要慢跑,注意补水等等,边跑边聊了几句,不知不觉迈过了起跑线,然后各自按自己的配速开始了26.2 迈的征程。 从起跑开始就一直提醒自己,要慢,一定要慢。尤其是前面2.5 迈是上坡,按全程平均7:30 配速计算,刚开始加15秒,由于上坡再加10秒。第一个迈应该是7:55,第一个迈用时8:17,自己心想,跑的不错,速度控制的好。第二迈有点控制不住,用时7:29,有点快,不过还好,和前面一平均还在预定范围。第三迈同样用时7:29,因为2.5迈开始下坡,可以接受。可到第六迈时一看表,配速7:19,有点快,可自身感觉非常轻松,心想找到感觉了,也许今天会比较幸运。于是决定没有必要慢下来,干脆就按这个配速跑几个迈看看。跑完10迈,开始吃胶,当时配速接近7分钟。在11迈林肯纪念堂后面有一大批围观者在两边为跑者呐喊助威,印象最深的是我只是攥紧拳头以示感谢,同时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愉悦。
到达12迈,突然变得异常安静,没有呐喊声,没有加油声,只有沉重的脚步声和粗粗的喘气声,这就是著名的wear blue mile。道路两旁绿树下每隔一段就竖着为国捐躯烈士的照片,照片下方是烈士的出生日期以及生前所属番号。有的照片是本人的着装照,有的是和家人合影,印象最深的是一华裔俊小伙,姓宋,没有看清他的生辰,但看着他那稚嫩的脸庞,眼泪不由自主的流出来。做为两个孩子父亲的我,很难想象他的父母是怎么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的。这一个迈是这么的漫长,又是这么的短暂,整个过程好像都在和烈士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不时向他们行礼,不时擦拭着难以抑制的泪水。为了不打扰烈士们,整个路线我都在轻轻地跑, 静静地思。第12迈配速7:03。
走出wear blue mile, 道路两旁美国国旗迎风招展,锣鼓喧天。也许是刚刚经过心灵的洗礼,脚步变得愈加轻盈,配速也逐渐到达了6:50多一点。
国会大厦位于18迈,那时候大部分人都让我超过了(招人恨呀)。建辉和LD会在19迈为我加油,远远就看见她们在路左边举着牌子,赶忙加快脚步,打声招呼,摆姿势照像。
和LD说完再见,接着最后的旅程。那时气温好像升高了不少,为了降温,下面的每个水站除了喝一口电解质水,还要拿一杯水倒在身上。这个方法非常见效,每次泼水之后身体感觉充电一样。可是温度实在太高(应该只是感觉而已),速度开始减慢,但还是一直在超人,每次超过一个都会自豪地说一声,"good job, almost there,you can do it"等等鼓励的话。看看表,差不多26迈了,好像还没有见到终点,但知道差不多的,因为两边的观众已经人山人海,加油声震耳欲聋。好不容易看到终点的,前面出现了一'大坡',再加把劲吧,胜利就在眼前,拼吧,再不拼没有机会了。于是使出浑身解数趾高气扬地跑过了终点。跨过终点禁不住大喊一声,我PR啦!没走多远,就有大兵帅哥给带上奖牌,送上祝贺。
回家发现这次不但PR而且是NBCQ(同时取得了纽约,Boston,芝加哥马拉松资格)。
出來找到建輝和領導,合影,喝酒,和建輝道別,然後回旅館洗澡,開車回家,圓滿結束了華盛頓之旅。非常感謝建輝和君哲的熱情款待,尤其是前天晚上的pasta功不可沒!
丰收
2017注定不一样,年初完全没有任何高大目标,只想秋天跑一个马拉松,BQ2019波马就好啦。不知不觉竟然完成了7个全马(三月份Shamrock marathon,四月份波士顿马拉松,大苏尔马拉松,9月Via marathon, 10月Marine corps marathon, 11月的上马和费马)3个半马(三月Love run, 五月Chester county half marathon, 和九月费城摇滚),一个10迈(五月Broad street 10 miler),以及和一群疯子跑的200迈接力(Ranger Relay)。很多比赛都是临时报名参加,比如9月初的Via marathon, 10月的Marine Corps marathon, 11月上海马拉松,费城摇滚半马,以及200迈接力。但总体成绩都比较理想,其中10迈的Broad Street Run是自2009年参赛以来最好成绩。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之后的三个星期,在上海马拉松上又PR了不到1分钟。最值得骄傲的是四个星期跑了三个马拉松(Marine Corps marathon, 上海马拉松,和费城马拉松),上马和费马也只有7天之隔,并且横跨太平洋。2017可谓丰收年,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小伙伴们的陪伴!you are the best
Shamrock Marathon
Boston Marathon
Big Sur
Love Run, Broad street 10 miler, Chester County half marathon, Philadelphia marathon
Shanghai Marathon 2018
休市顿马拉松见Meb Keflezighi
福吉谷群跑欢
飞狐长跑
感悟
人生没有永远的PR, 马拉松的目的不只是成绩,更重要的是体验准备和完成马拉松的过程-挑战自我,迈向更高!
Comments
Post a Comment